教学研究
经验共享、智慧众筹,学科德育研究在求实中持续推进
——记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实验学校学期总结交流会
2019-03-19 08:30

为了促进实验学校及时总结学科德育研究和实践工作,加强实验学校之间的深入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发现反思不足,持续深入推进,2019年1月22日、24日下午,项目组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举办了中学、小学交流研讨活动。各实验学校项目负责人、参与教师,以及海淀进校各学科教研员参加了研讨活动。海淀区教委德育科科长燕海霞、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参加研讨。活动由海淀进校德育研究室许长明老师主持,研讨邀请了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谢春风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现场点评指导。

图1 中学组研讨会现场

图2 小学组研讨会现场


实验学校发言交流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于爽苹老师提出,各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而且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德育价值。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侧重于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精神气质,因此语文学科德育不能背离学科本质,必须用语文方法教文育人。

图3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于爽苹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德育副主任张卓以《绿色成长见证成长》为题发言。提出学科德育研究实践需要强有力的行政保障机制,需要多学科参与机制。他以一节英语学科德育研究课为例,说明学科德育的关键是学科教学实践,学科课堂应以开放式思维让每一个教学元素都发挥育人功能,通过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学科德育落细落实。

图4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张卓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教学主任江宏杰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科德育实施探索》为题发言。他提出语文学科教学可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环节入手来实施学科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既可从单篇教学入手,又可做相同主题下的对比学习,还可以关注跨学段的整合教学,学科系列实践活动也是实现语文学科德育的重要抓手。

图5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江宏杰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德育主任肖净月以《育人·为创造和享有美好生活》为题发言。她提出育人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所有教师的工作。教进实验学校整体加入学科德育项目,由校长亲自担任项目组组长,教育和教学部门紧密配合,学科组、工作室、班主任团队共同参加学科德育项目研究和实践,将学科德育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充分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科德育具体研究过程中,充分把握国家课程是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坚持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拓展资源、学科实践活动、课堂交流等途径充分体现学科育人功能。


图6 海淀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肖净月老师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数学教研组长张丽苹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题发言。其以学校数学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为例说明学科德育实施可通过挖掘相关资源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通过具体情境和挑战性的任务将学科知识与学科德育充分融合,从而达成自然的育人效果。

图7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张丽苹

北京市五十七中语文教师周雪梅以《春风化雨暖人心,师德无形爱有痕》为题发言,指出德育为育人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主题。学科德育实施要找准各学科德育的着力点,并将其与学科问题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一个体系,由点到线到面的逐步深入。深入研究学科德育还应全面梳理当前各学科教材中育人因素,寻求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最佳的融合点。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学科德育可通过对于学生的立体阅读引领实现,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与自然对话,与文化对话,与生命对话。

图8 北京市五十七中周雪梅

北京市育英学校德育副校长刘江以《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德育 从学科德育走向课程育人》为题发言。他提出学科德育要处理好显性的知识和隐性的德育目标之间的关系,要时刻铭记德育的目标以及德育的内容,切忌牵强和生硬。因此课堂教学的立意不能仅仅是知识立意,还应关注方法立意,能力立意,思维立意以及情感立意,同时构建大胆质疑,勇于批判的课堂文化。


图9 北京市育英学校刘江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刘梦璐以《绿色成长学科德育融合成果汇报》为题发言。她提出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德育要素,整合单元学习素材,巧妙设计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体验式活动,将德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实现学生自我建构,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图10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刘梦璐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德育副校长张华毓以《为儿童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成长故事》为题发言。提出学科德育实施可以从三个路径着手:第一个路径是主题引领,做好学科价值为核心导向的教学设计。第二个是主题统整,建立学科育人资源内在意义关联。第三个路径是建构,将课堂中零散碎片化的知识转化为主题引领下的价值追求。

图11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张华毓

花园村第二小学德育主任王志强提出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方法和策略研究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是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模式。第二是主题阅读活动,积淀文化底蕴。第三是多彩主题课程,提升语文素养。

图12 花园村第二小学王志强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教学主任宋春艳以《在思考中转变 在实践中探索》为题发言,提出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的关键是要提高对学科德育项目的价值认识;要组建骨干研究团队,制定机制保障;要依托项目所推行的区校联动模式,邀请专家深入指导;要提前规划,深入探索,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思想的转变从而实现行动的转变。

图13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宋春艳

中关村第二小学教学副主任付雪婷以《以学科德育促教学价值提升》为题发言。她提出提高学科德育实效性要深耕教材;要聚焦微观实践,丰富课例研究;做到各学科各学段内容范畴的全覆盖;要建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学科德育体系。


图14 中关村第二小学付雪婷

万泉小学数学教师张红以《当数学与德育相遇》为题发言,提出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要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体现德育价值,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要抓住课堂关键事件,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通过小组合作等有效手段实现育人目标。

图15 万泉小学张红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学主任孙明焱以《学科德育研究,我们在路上》为题发言,提出学校围绕绘本教学研究,通过对文本教学开发,启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美好品德;给予学生特别关注,在教学中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德育价值。具体包括在课堂实践中寻找实施学科德育的突破口,有意识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引导学生关注中华美德文化;根据德育目标和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实现德育目标。


图16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孙明焱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德育主任张萌以《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过道德的生活》为题发言,提出学校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细化各科德育目标。同时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学段的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德育要素。要求各学科教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做好聆听者、提问者、引导者、指导者等角色,将自己也作为育人资源,向学生潜移默化的传递道德价值。


图17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张萌

中关村第三小学数学教师施宝春以《大家三小学科德育实践》为题发言。提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不仅要关注爱国主义、科学精神、数学史、数学文化等显性德育内容,还要关注数学课堂的隐性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学数学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实现小学数学的育人价值。

图18 中关村第三小学施宝春


教研员与实验校老师交流研讨

海淀进校实验学科教研员,仔细聆听了实验学校发言,并就大家关注和困惑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学英语教研员栗瑞莲指出,学科知识一定是载体,学科教学要基于学科知识进行主题构建,实现德育目标。中学历史教研员杨红丽强调,好的学科德育一定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中学数学教研员薛钟俊强调,学科德育的素材情境一定要有真实性,经得起推敲。

图19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杨红丽发言


专家点评与指导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谢春风主任指出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要把握好五种关系:

第一个关系就是学科和德育的关系;

第二是人文和科学的关系;

第三是知识体验与实践体验的关系;

第四是有形载体和无形精神的关系;

第五是恰好与过犹不及的关系。

图20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谢春风主任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认为,海淀学科德育项目组在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未来对全国学科德育的示范和引领有着深远的意义。经过一年半的深入研究,项目组在学科德育意义价值、内容范畴、实施策略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突破,成果喜人。对于后续的工作李教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一定要立足学科。

第二、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第三、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要从学生完整的生命体考虑进行整体设计。

第四、项目组一定要依托实践做好研究工作。

第五、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要关注学段的打通。

第六、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要更加凸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关注。

图21 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点评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总结项目研究工作

作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负责人,申校长总结了近两年项目的历程及进展。申校长提出教研员要与实验学校老师、专家组成研究与实践共同体,继续深入推进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不断提炼总结有效策略与方法,真正提高教师的学科德育实践能力。

图22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总结项目工作


海淀区教委德育科燕海霞科长讲话

海淀区教委德育科燕海霞科长指出,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是申军红校长带领教研团队和项目实验校共同推进的项目,项目非常有意义。在项目组的引领下各校学科德育建设在思路、定位、实施、举措等方面都很有成效。对于后续工作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科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一定要把握好课堂作为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功能。

第三、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一定要抓细抓小抓实。

第四、在项目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成果。

图23 海淀区教委德育科燕海霞科长讲话

此外,为了促进实验学校教师将探索实践转化成研究成果,区教委德育科与海淀进校将联合开展征文活动,海淀进校德育研究室曲豪彦老师布置了征文活动。

图24 与会领导、专家、教研员、教师(中学组)合影留念

图25 与会领导、专家、教研员、教师(小学组)合影留念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