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对于海淀进校,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海淀区教委王方主任、屠永永副主任、赵建国副主任、史怀远副主任和12个科室负责人来海淀进校调研。海淀进校罗滨校长、王世东书记、申军红副校长、支瑶副校长就学校工作做了全面的汇报。
图1图2 调研会现场
红色传统回顾海淀进校46年来三个阶段工作创新、一路前行的艰苦付出和对海淀教育的贡献
教育是新时期海淀未来城市建设、城市文化生态的命根子。教师强,则教育强;教研强,则教师强。海淀教研是教育改革的登山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工作母机,思想领航、创新工作、扎实推进,是海淀基础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专业保障。罗滨校长介绍了海淀进校自1972年建校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补偿型继续教育(建校初至90年代),帮助教师补偿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师学历;示范型继续教育(90年代到2011年),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研究型继续教育(2011年以来),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教师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积极开展教研转型的实践探索。三个阶段,始终坚持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为行政服务的宗旨,一代代海淀进校人积累了宝贵的教研经验,积淀了丰厚的历史传统,秉承“责任与担当、团队与研究、拼搏与奉献、海纳百川,协同创新”的进修精神,做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
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罗校长还介绍了海淀进校的现状及办学条件,以及新校区建设的规划与思考。海淀进校自从海淀镇南大街26号搬出后,硬件资源配置、办学空间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极其落后,严重制约了海淀教研和培训质量,与海淀区地位、海淀教育的地位极不匹配。目前,新校区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感谢区委区政府、工委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彰显时代特色、传承优秀文化、聚焦核心素养、顺应技术发展,把海淀进校建设成为“面向未来的智慧型教师发展中心”。
图3 罗滨校长汇报工作
金色品牌海淀进校教研转型实践探索初见成效
教育是海淀的金色品牌,海淀进校是海淀教育的黄埔军校。申军红副校长和支瑶副校长分别就近两年以来海淀进校五大职能中心取得的成绩、STEM教育与国际研修的工作进展作汇报。
一、五大中心重点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课程指导中心
课程建设与实施现状调研;研制课程建设工作手册;组织课程建设(优化)工作坊。
教学研究中心
研制《海淀区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12场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系列论坛;构建135套“5+M+N”学科教师发展课程。
质量评价中心
构建了学业评价指标;开发34套评价工具;完成263份反馈报告;形成基于评价结果反馈的教学改进工作机制。
资源建设中心
建标准,如《教师教育资源评审标准》《微课程制作及成品预检标准建议书》;建资源用资源,累计上线课程24门,涵盖10个学科或领域;成立资源联盟,16家成员单位,20套资源共研、共建、共享。
教师发展中心
构建海淀区“三维四级”教师研修课程体系;研发教师需求分析模型;构建课程设计与实施“六要素”模型;规范研修评价,形成研修品牌。
图4 申军红副校长汇报工作
二、STEM教育与国际研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STEM教育
完善组织架构和机制建设;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探索教师研修课程建设;探索区域STEM课程资源建设;搭建STEM成果交流平台,发挥海淀STEM教育引领作用。
国际研修
参加国际研修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在区域内发挥“种子”教师辐射作用;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出“海淀声音”。
图5 支瑶副校长汇报工作
绿色发展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
如何传承海淀进校的精神?如何以广阔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寻找新的生长点?如何从“形式创新”走向“内涵创新”,让AI赋能教研,助力海淀教育焕发更旺盛的生命力?海淀进校将继续探索新的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期待在新校区建设、机制体制等方面继续得到教委领导的支持,保障海淀进校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具有“海淀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建国副主任:海淀进校一直在高端引领
❖ 海淀进校项目多、要求高、贡献大,教研员们各担其责。
❖ 海淀进校教研转型取得成绩的背后是广大干部和教研员辛苦的付出。
❖ 条件艰苦没有影响教研质量,因为有教研核心团队在、核动力在、实力在。
❖ 教委愿意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给予海淀进校更多支持。
图6 赵建国副主任指导工作
屠永永副主任 怎么支持海淀进校都不为过
❖ 海淀进校作用特殊,对海淀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怎么支持都不为过。
❖ 支持海淀进校引进人才,引进国内人才的同时,引进国际人才。
❖ 把海淀进校的学术研究访问学者项目纳入海淀教育国际研修规划。
❖ 希望海淀进校顺应当前需求,创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及名师培养机制。
❖ 推进国际研修成果的梳理与提炼。
图7 屠永永副主任指导工作
王方主任: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
❖ 改革创新增强了海淀进校发展的源动力,五大中心的工作既有超前的研究,更有实践的探索,保障了海淀教育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 海淀进校从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实施两个维度持续提升了海淀教育核心竞争力,走在北京市和全国的前列,走在教研同行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前列。
❖ 加强海淀进校教研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研究提升教研员职称等专业发展及待遇的路径,不仅要吸收国内高水平高学历人才,也要引入长期或短期兼职的国际专家。
❖ 加强硬件建设,尽快推进进修学校的新校区建设,力争融入更多的高科技要素,可以引进或聘请AI方面的专家。
❖ 补海淀教育短板,海淀进校要在学前、职教和体育教育上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有效机制,实现突破和发展。
❖ 坚定不移地继续抓好中高考工作,发展学生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经验,创新机制,持续发展。
图8 王方主任发表讲话
会后,海淀进校领导班子及时召开校务会,学习教委领导调研会上讲话精神,就调研中提出的一些核心问题做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海淀进校全体员工将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教研品质。在海淀教委的支持和领导下,相信海淀进校会越来越好,海淀教育会越来越好!
文:林秀艳
图:王立辰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