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课例研讨活动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成功举行
2018-12-12 15:16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各科课程的德育功能,不断深化学科德育研究。11月29日下午,由KY.COM主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承办的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课例研讨活动成功举行。活动内容包括学科德育课例现场展示、与会教师研讨交流、专家点评和领导讲话等环节。来自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中、小学教研员、项目实验校的学科教师等近4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陶昌宏、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参加活动。研讨会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田圆主持。

图1 课例研讨活动现场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董红军校长致辞

董红军校长对参与此次活动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学科德育项目把海淀进修实验学校整体纳入到“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的研究平台表示感谢。在参与项目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海淀进修实验学校一直坚持专人负责,持续推进,两个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政治、历史、物理等学科教师积极参与项目。通过项目推进,学校教师逐渐达成共识: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主要载体是各学科教学,课堂教学明确德育目标让课堂有了灵魂,这与学校的办学愿景高度契合。

图2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董红军校长致辞

教研员说课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田成良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课的基本背景和设计特色。本节课所在单元的内容包括:物态变化,温度,温度计的原理、结构、使用规则等,本节课的内容是物态变化与温度。本课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温度计的发明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发展高阶思维,从而达成由知识传授到素养培养的学习方式变革。

图3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田成良老师说课

学科德育课例现场展示

与会领导、专家、老师观摩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王新富老师执教的八年级物理《温度计》一课。王老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温度,通过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设计温度计,让学生自主动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其对温度计工作原理、结构设计优化等理解,将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和温度计的相关内容学习自然融合,同时还适时进行了科学方法、传统文化、合作交流、规则意识等的培养。

图4 进修附属实验学校王新富执教八年级物理《温度计》

授课教师反思、教研员点评

现场课展示之后,王新富老师与大家交流了本节课的授课反思。王老师认为本节课将教材中陈述性知识的讲解,转化为问题化和矛盾化的学习任务设计,有效地驱动了学生的学习。而且本课特别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王老师对于物理课中德育点的挖掘,还存在一些困惑,希望专家、领导以及老师们多给一些意见和建议。

田成良老师认为本节课结构合理、过程流畅,整个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除了学习知识,还培养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田老师也提出了一些需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如重要的研究方法需要强调;问题之间的过渡语言可再优化;温度计的使用可让学生去阅读、去讨论、去操作和归纳总结。

研讨交流分享

现场课观摩之后,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许长明老师和物理教研员田成良老师共同主持了研讨活动。活动采用卡片风暴的形式开展,围绕着“请您结合今天的物理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秉持着每个人的观点都值得分享,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倾听的研讨理念,与会的近40名教师分为五组深度参与其中,最后大家总结梳理了研讨的成果。

大家认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有如下几个特征:价值引领,承载育人功能;可探究,体现学习的价值;有难度,引发认知冲突;活动化,可参与可实践。而针对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自然融入德育要素。第二、链接学生生活实际。第三、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任务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第四、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第五、提供学习资源支持。第六、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供清晰反馈。

图5 与会教师参与工作坊研讨

图6 工作坊研讨成果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陶昌宏老师点评

陶昌宏老师首先对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的扎实推进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个项目有意义、重实效,持续推进必将成果丰硕。陶老师认为本节物理课学生和教师都享受在探究活动中,是一节有鲜明特点的物理课。陶老师强调,物理课一定要让学生关注“看见什么了?想到什么了?想做些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主动观察、思考、实践,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陶老师还对本节研究课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精心设计板书,因为板书是对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呈现。第二,演示实验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晰观察、直观感受。第三,用一个大问题统领整个学习任务会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究空间。

图7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陶昌宏老师点评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讲话

活动最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做总结讲话。申校长对研究课给予了肯定,认为这节课体现了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特点。申校长也对本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示范,强化、提升和外显问题解决的角度和思路,给予有效的支持引导;针对现场生成,要及时对预设进行调整。最后,申校长对项目组后续工作进行了安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图8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讲话

学科德育现场课例研讨活动是“绿色成长”项目组开展的月度研究活动,活动依托现场课例聚焦学科德育实践,通过课后研讨聚焦学科德育关键问题,能够真正提高学科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对学科德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学科德育现场课例研讨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指向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的痛点,对学科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有极强的助力作用!

图9 与会教师合影留念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