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扎实开展实践研究,稳步推进项目不断深入。2018年8月28日上午项目组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学科德育项目阶段成果交流会,会上各实验学科教研员将基于本学科前期研究总结提炼出的学科德育实施的方法策略进行了深入交流。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参加会议并讲话,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会议。
学科德育项目阶段成果交流会现场
一、教研员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王化英、小学数学教研员刘锌、张文野小学英语教研员樊凯、小学美术教研员杨健、中学语文教研员迟淑玲、田圆、中学历史教研员杨红丽、中学地理教研员赵鹏、中学物理教研员田成良分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尤其是学科德育实施的策略和方法的思考。大家通过交流既碰撞了思想,也取得了共识。
1.学科德育范畴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梳理与归纳。既要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要求的各学科都要开展的德育内容,又要关注学科特点、凸显学科特色。既可以按照教材内容章节梳理,也可以按照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梳理。
2.学科德育要做到德育目标和智育目标自然融合;教学素材选择融入德育要素;学习活动设计融合德育线索,德育线索隐含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关联学生生活,要体现时代性、辩证性和积极性,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要开展持续性评价,尤其要关注作业设计。
4.学科德育实施要坚持常态开展,可以和学校的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要明确教师在学科德育中的任务和作用,着力提升教师学科育人的意识和德能,使教师能够按照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要求开展课堂教学。
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对项目工作提出明确的推进路径
学科德育研究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后续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入。
1.学科德育研究要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研究价值,着力总结提炼学科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实现方法策略从特殊到共性规律之间的跨越。
2.各学科教研员要关注学科德育实施的关键问题,通过关键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科德育研究的突破。
3.教研员要构建分学科德育研究团队,以学科教研员为核心整合学科教研室、实验学校、骨干教师和专家等相关资源,主动研究,使学科德育工作推进更加有力。
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讲话
罗滨校长首先肯定了学科德育项目组的前期工作。她说,在项目组的带领下学科德育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在学科覆盖较为齐全;实践案例较为深入;实验校工作全面铺开;研究团队境界高、韧性强、学习力强、行动力强,研究机制好。
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罗滨校长也为项目组的后续工作提出了要求:
第一、要加深认识和理解。学科德育课在内容上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学习方式一定是学生有实践并感受深刻,结果上一定是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并帮助学生面向未来发展。因此学科德育需要老师有较强的基本功。
第二、要明确目标和路径。通过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以研究为基础指导老师课堂教学。内容上强调整合,过程中体现自然,要适当的跨学科,穿越学科的边界,转变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线索外显,德育目标内隐。
第三、教研员要主动作为,要将学科德育研究融于自己的日常工作,融于教研、培训,要将学科德育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研修课程。
在后续工作中,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组将按照计划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在立足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实验学校和专家的资源优势,不断总结提炼已有研究成果,并通过教师研修课程发挥辐射作用,提升海淀区教师的学科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转变,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全面达成,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