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第八届暑期全员研修持续进行。以“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为主题,海淀进校于7月9日邀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作专题讲座,并组织了六个工作坊的深度研讨。7月10日,各工作坊对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担任点评嘉宾,同与会者进行深入交流。分享交流环节由海淀进校姚守梅副校长主持。
讲座环节,王月芬副主任作题为“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在清晰地阐释作业和试题的内涵后,从“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现状”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基本建议”两个方面,重点探讨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图1 王月芬副主任作专题讲座
一、作业的影响与现状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反映了教育价值的导向,是未来教育质量提升重要的抓手和载体。作业设计和实施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
2013年,上海市通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的大规模调研,全面了解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真实问题,积累作业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经验。调研结果显示,作业在功能、目标、难度、类型等方面存在问题,如:功能单一、缺乏目标意识、时间过长等。
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基本建议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解决作业问题的关键。王月芬副主任从作业功能、作业目标、作业科学性、作业难度、作业选择性、作业时间、作业类型、作业结构性八个方面提出优化作业设计的建议,并提出支持单元作业设计的流程和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建议
1.作业兼具学习和评价的功能,不仅诊断巩固教学,更应该与教学价值互补。
2.作业目标要指向明确、突出重点、数量合理,注重内在的逻辑性。
3.作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任务明确、内容正确、符合学生身心特征。
4.作业难度要注重搭配和比例,包含一定的思维容量。
5.作业选择性不是简单分层,要根据不同学生认知风格进行差异性设计。
6.作业时间需统筹不同天数、不同学科,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机制。
7.作业类型要兼顾书面类作业、活动类作业,关注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设计。
8.作业结构要综合考虑以上各要素,系统思考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作业的结构性。
(二)单元作业设计的流程和策略
1.单元作业设计的流程包括:作业目标设计、作业题编制、作业题组织、作业整体组织、确定作业、作业应用、分析完成情况数据、作业优化等基本环节。
2. 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采用“作业目标设计表”“作业属性汇总表”“作业质量评价表”等工具,规范单元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质量。
工作坊研讨环节,各学科积极参与,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为主题,从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原则、程序和策略,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标准与评价,学科素养指标框架的建构与试题命制等视角,综合运用ORID焦点讨论法、卡片风暴法,产生丰硕的研讨成果。
图2 语文组研讨现场
图3 数学组研讨现场
图4 英语组研讨现场
图5 科学组研讨现场
图6 文综组研讨现场
图7 艺术、体育、职教组研讨现场
图8 学前、综合、技术组研讨现场
图9 行政、校办、教务、技术与图书馆组研讨现场
分享交流环节,六个工作坊梳理、提炼研讨内容,向全体与会者呈现了精彩汇报。
语文组:
图10 语文学科教研员周曼云发言
周曼云老师代表语文组,从作业设计的内涵、功能与意图、目标与内容、任务设计以及效果检验五个方面展示研讨成果。
语文学科的作业包含三个层次的功能定位,与此相对应,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会有所区别。为实现作业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语文学科建构了七维度的作业设计框架,不仅促进了作业设计的规范化,也为作业效果的检验提供依据。
案例展示中,周曼云老师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呈现了跨学段作业开发的全过程。
数学组:
图11 数学学科教研员李大永发言
李大永老师代表数学组作分享交流。通过头脑风暴、解释说明、归纳整理,数学组提出以认知、观察、试题、解释为四要素的测评框架,并进一步建立了内容主题、情境问题、数学活动的三维观察指标。
以函数的主题为例,数学组设计了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生的作业样例,凸显小学、初中、高中作业设计的连贯性与思维进阶,生动展现了素养导向的学习任务在不同学段的呈现方式。
英语组:
图12 英语学科教研员赵钰莲发言
赵钰莲老师代表英语组发言。从分享一份令自己满意的作业设计出发,通过头脑风暴、提炼概括,归纳出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程序和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原则包括目标精准、评价先行,内容适切,形式多样和情境真实。在五大原则的指导下,英语组进一步阐明了作业设计的程序和策略。案例展示环节,英语组呈现了具有主题引领、情境真实、多元智能、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五大特征的优秀作业设计。
科学组:
图13 质量评价中心教研员张荣慧发言
张荣慧老师代表科学组分享研讨成果。以“回顾梳理-聚焦关键-突破重点”为研讨思路,科学组聚焦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设计。
回顾梳理讲座内容,科学组从作业和试题的内涵、功能价值、设计等角度反思学习收获。进一步分析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对分析规划、作业设计、评估改进三个环节进行拆解梳理,形成九个关键问题、九项基本策略。这一成果对单元作业的开发与推广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文综组:
图14 历史学科教研员张威发言
张威老师代表文综组分享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的原则、程序和策略,展示作业设计案例。通过学科之间的交流研讨,文综组在作业设计和试题的目标和功能上达成共识。
进一步思考未来的工作计划,文综组提出:①与学科实践活动结合,三个学科进一步开展长作业的研究;②用论坛、工作坊的形式,推动和深化研究;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的标准,进一步开展研讨。
本次工作坊研讨,提升了对专家讲座中的概念和策略的理解,实现了对命题工作的反思和提炼。
艺术、体育、职教组:
图15 体育学科教研员谢娟发言
谢娟老师代表艺术、体育、职教组分享交流。艺术、体育、职教组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围绕“作业设计需要设计什么”“作业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素养导向的作业”等问题展开研讨。
通过回顾讲座学习,结合自我理解和小组讨论,确定了作业设计的要素。通过对要素之间关系的研讨,构建了作业设计流程和作业设计评估的基本角度。研讨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的特征,进一步提炼了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点评环节,莫景祺处长指出,“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和试题命制”这个话题非常重要。近年来,作业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和认识也愈加深入,作业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梳理了关于作业的基本问题,包括作业内涵、价值功能、作业设计和评价等,提高了认识;二是形成了作业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三是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这是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原则;四是总结了作业设计中面临的问题,明确了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和基本思路,比如单元整体规划、长作业、主题作业等。
图16 莫景祺处长作点评
图17 姚守梅副校长主持交流分享环节
研讨总结环节,姚守梅副校长进一步阐明了主题研讨的意义。通过讲座学习与专题研讨,教研员们明确了作业与命题的本质——学科育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总结出作业设计及命题研究的一般规律和学科特质,将作业设计和命题纳入课程视角。面向未来,我们将围绕“教师研修课程的评价视角”“练习册的升级换代”“作业研究的细化与深入”等内容继续探索。
(文:王梦、张荣慧
图:王立辰、张烨、张治、张海浩、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