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海淀区完成第三轮六年级学业发展水平评价的相关工作,2018年7月5日,海淀区教委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2017年六年级学业发展水平评价反馈会”。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姚守梅,教研员左小玉、牛玉玺、闫赤兵、付丽、张荣慧、王梦,44所实验校的教学主管校长及学科教师代表。会议由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杜会新主持,旨在总结2017年六年级学业发展水平评价整体情况,推动学校用好数据、基于数据改进教学、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图1 2017年六年级学业发展水平评价反馈会现场
图2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姚守梅发言
姚守梅副校长以《素养导向 科学诊断 持续改进》为主题,从学业发展水平评价的背景与思考、指标体系与工具开发优化、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评价报告的使用及教学改进建议四个方面,对2017年六年级学业发展水平评价情况进行反馈。
学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在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区域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以及进修学校内设机构的调整共同促成了这一工作的推进。2013年12月,海淀区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了“学业发展水平”子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2017年的六年级学业发展水平评价,涵盖语文、英语、数学三个学科,共44所样本校8747名学生参与。2017年的评价工作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在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细化、评价工具的开发、数据解读分析等各个环节。从区域层面看,海淀区学生能够高水平达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较为均衡,学生的学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较好。
谈及改进建议,姚副校长指出,从学校学科发展的角度,需要从“整体发展水平、有无明显短板学科、学科能力表现、学校均衡发展状况”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挖掘数据;对于连续三年参加测评的学校,要对数据进行纵向追踪,深入学科内部发现问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学校应当引领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及其提升路径;关注教师学习内容设计、情境设计、活动设计;引领教师研究学生,“读懂”学生。
会议邀请中关村第一小学、中关村第三小学红山校区和万泉小学干部代表,分别从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分享交流学校使用报告的一般路径、数据助力学科发展以及评价指导学校课程建设。
图3 中关村第一小学张海宏副校长发言
中关村第一小学张海宏副校长围绕《基于测评数据的总结、反思与改进》发言。基于2017年学业发展水平评价语文学科的数据,学校从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方法、问题解决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四个领域对比分析学校与全区的差异,结合典型试题归纳学科优势与问题。从数据出发,学校进一步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与管理,包括:构建“学”堂,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探索“新学堂”S-Q-T教学方式;建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成立青年教师种子营,锤炼队伍;划分知识深度等级,培养高阶思维。基于测评数据的总结、反思与改进,提升了学校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图4 中关村第三小学红山校区李艳梅副主任发言
中关村第三小学红山校区李艳梅副主任以《全面诊断课堂,促进质量提升》为主题,展示数据助力学校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区域的六年级数学学业发展水平评价,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方向。评价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表现出的合作交流品质。学科组以此提出学科发展的五大核心能力:包容、规则、公正的能力,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养成积极行为能力。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讨论,区域教研积极跟进指导,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图5 万泉小学郭立军副主任发言
万泉小学郭立军副主任以《基于测评报告引领英语学科教学变革》为题进行分享。2017年英语学科反馈报告为学校提供了教学改进的三个着力点:1.研究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知识的灵活运用。2.研究教学,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3.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带动英语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探索多元评价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业水平。
图6 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杜会新总结发言
会议总结环节,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杜会新指出,学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具有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未来,区域与学校应当共同探索“研究数据—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精准指导”的教学改进范式。通过不同学科、不同知识板块、不同能力水平发展状况的诊断与归因分析,为学校提供学科、教学、教学管理的精准改进导航图。
(图:张烨/文: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