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课堂教学现场研究活动纪实
2018-07-02 15:19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学科德育实践,通过实验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学科德育工作的影响力。每月研讨机制是项目推进的重要工作机制,2018年6月22日下午,项目组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了课堂教学现场研究活动。活动分为学科德育课堂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交流两部分,以两节学科德育现场课为载体,聚焦学科德育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策略,开展研讨交流。来自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小学教研员、项目实验校的学科教师等30余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图1 研讨会现场


学科德育课堂教学现场观摩

与会老师观摩了中关村二小韩进鹤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清华附小陈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美术《画家徐悲鸿》两节现场课。

韩进鹤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建立文字与画面,景物与风情之间的联系。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设计,聚焦两个画面,使学生在品读语言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发思考。通过关联和对比,感受文章中的描写,理解了两幅画面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清华附小陈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美术《画家徐悲鸿》,借助时间轴和思维图的方式,让学生梳理徐悲鸿人生中的关键作品及创作背景。在整堂课中不断借助时间轴,来帮助学生理解徐悲鸿的人生经历、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使学生立体建构了徐悲鸿这位绘画技艺精湛,而且具有家国情怀的艺术家形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图2 韩进鹤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图3 陈虎老师执教五年级美术《画家徐悲鸿》


主题研讨交流

两节现场课观摩之后,与会的30余位教师分为4组以两节课为载体进行了深入的主题研讨交流。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研讨活动。


图4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研讨活动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汤卫红副校长致辞

汤卫红副校长谈到,清华附小一直坚持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科德育项目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了很多经验与启发。学校以成志教育为突破口,结合学科德育的教育理念,力求实现每个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清华附小将深入参与学科德育项目研究与实践,努力践行学校“把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作最高荣誉”的教育誓言。


图5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汤卫红致辞


授课教师说课,教研员评课

韩进鹤、陈虎两位老师分别从单元整体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德育主题确定、教学目标设定、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对课堂教学实施进行了反思。


图6 中关村二小韩进鹤老师说课


图7 清华附小陈虎老师说课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王化英和小学美术教研员杨健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王化英老师认为,韩进鹤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进行了整体架构,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关键问题与实践活动开启学生的学习之旅,用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体现了学科德育的价值。杨健老师认为,陈虎老师执教的《画家徐悲鸿》一课首先着力于通过学生对于艺术家作品的欣赏,来展现画家对于中西文化融合的思考,理解画家的艺术情怀。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题跋,来进一步理解艺术家通过作品的表达,展现出的人生情怀。最后,本课注重艺术作品赏析与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使学生将社会背景和作品要表达的主题结合起来,理解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图8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王化英老师点评


图9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美术教研员杨健老师点评


课例研讨

在教学观摩和说课评课之后,与会的30余名教师分成四组围绕着“请您结合今天的两节课,谈一谈如何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主题开始了研讨交流。各小组首先在组内自主交流,讨论总结概括出小组的集体意见后,派代表向大家分享了小组的讨论结果。


图10 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首师附属玉泉学校高欢老师:陈虎老师的美术课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又一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去发现,去感悟。时间轴这一巧妙设计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徐悲鸿的人生、风格和作品,感知艺术家的爱国情怀。

首师附小杨帆老师:韩老师的课把一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以一个实践活动开启,最后以实践活动结尾,将语文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真正体现了语文是一门实践的综合性课程。而且韩老师的课特别注重育人的内化,德育润物无声,对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很有启示。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李唯老师:今天两位老师的课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课堂内容与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帮助学生打开视角,使学科知识能力与德育有机整合。

清华附小刘丹老师:两位老师的课都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了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尤其是两位老师都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和准确,使课堂学习既体现了学科的本质也包含了德育的本质。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张玉兰老师:在学科德育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将挖掘出来的德育点进行准确理解和定位,德育内容要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接,通过恰当的活动方式将德育内容落实在课程当中。


图11 小组代表发言(1)


图12 小组代表发言(2)


图13 小组代表发言(3)


图14 小组代表发言(4)


图15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玉兰老师发言

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承办的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课堂教学现场研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节研究课富有启发性,参与教师研讨热烈且深入,尤其是对于学科德育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聚焦,有效地提升了学科教师的育人能力,提高了教研员学科德育的研究与指导能力。课堂教学现场研究活动的持续开展也将更好地推进“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实施!


图16 部分与会教师合影留念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