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提升学科育人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阶段总结交流会召开
2018-05-21 08:59

海淀区一直重视学科育人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海淀区于2017年5月27日启动了“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项目以课例研制作为切入点,采用试点学科、实验学校先行,由点到面不断推广的工作机制,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推进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整合区内外资源,组建管理与指导团队、专家团队和研究与实践团队,每个学科形成以教研员为核心,教研员、指导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协作攻关,区校联动,探索学科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是海淀区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项目的实施对于有效落实各学科育人目标,促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全面达成,进一步提升海淀育人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18年5月18日,海淀区召开了以“提升学科育人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题的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阶段总结交流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博士生导师李春密教授、《基础教育课程》主编付宜红、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副主任赵建国、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海淀区教委德育科科长燕海霞、基教二科副科长解淑娟、基教一科田英伟。来自海淀区中学各校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学区教育教学部负责人,项目实验校代表,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等近200人参会。会议由海淀区教委德育科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承办。燕海霞科长主持会议。


图1 会议现场,燕海霞科长主持大会

来自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北京第二十中学和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8位教师,分别上了8节学科德育研究课。8位老师在学科德育项目组前期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将学科德育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达成学科育人目标。授课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政治。


图2 学科德育研究课现场


图3 学科德育研究课现场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代表项目组做了题为《提升学科育人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项目阶段总结报告。申校长指出:一年来项目组整合资源,行政与业务形成合力、研究与实践形成合力、学科之间形成合力、校际之间形成合力,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形成合力,协同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组通过实践探索,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德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厘清了学科德育的本质与内涵;探索出了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和策略;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实现了从“做题”向“做事”“做人”的课堂教学价值的转变。未来,学科德育项目将继续扩大实验范围及规模,带动更多学校开展学科德育实践;继续深入开展学科德育内容、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丰富学科德育示范课例资源;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研修课程,提升各学科教师的育人能力。


图4 申军红副校长作项目阶段性总结报告

项目采用试点学科、实验学校先行,由点到面不断推广的工作机制。项目启动一年来,学科德育在区级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多学校申请深度介入到项目研究之中。项目启动一年来,在全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多学校申请深度介入到项目研究之中。为鼓励和推动实验学校深入开展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组将积极参与项目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20所学校,确定为全区首批“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挂牌实验学校,实验期限为2018——2021年。未来三年,实验学校将更加深入开展研究与实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科德育项目在全区的有效实施。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宣读实验学校名单,陆云泉主任、赵建国副主任、罗滨校长为实验学校颁牌。


图5 赵建国副主任宣读实验学校名单


图6 领导为小学项目实验学校颁牌


图7 领导为中学项目实验学校颁牌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和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校长王梅作为项目实验学校代表发言。一零一中学通过提升学科德育的价值认同、加强学科德育的顶层设计、以“绿色成长”项目引领学科德育、重构课堂教学文化深化学科德育、以学科综合实践拓展学科德育等途径和策略推进了项目在学校的有效实施。


图8 熊永昌副校长发言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从“行,起于学科德育项目”、“变,源于学科德育实践”、“思,基于项目寻求改进”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以学科德育项目为载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的历程、取得的效果以及后续的工作推进计划。


图9 王梅校长发言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做了题为《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的点评报告。罗校长首先通过一组数据阐述了“学校德育工作谁来做”的问题。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浸润、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学习活动当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成长。学科德育的显著特征是以学习者和学习为中心,学科育人目标的达成需要:

► 由教师“说教”转变为学生“体验、感悟”“养成习惯”

► 由教师将知识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

► 由学生被动听讲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解决

► 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

► 由教授知识转变为组织学习


图10 罗滨校长作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博士生导师李春密教授作了题为《在物理教学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的点评报告。李教授充分肯定了海淀区扎实、专业且卓有成效的教研工作。结合物理学科教学阐述了如何深入挖掘核心素养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途径与策略:

┣ 通过深入挖掘物理知识实现学科育人

┣ 基于情境创设实现育人

┣ 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育人

┣ 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育人

……


图11 李春密教授作专家点评


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在讲话中指出,学科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要高度重视,在学科德育的实践探索中加强基于学生绿色成长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陆主任强调,更多的中小学校要深入参与到学科德育项目之中,并对学科德育项目提出了三点要求:

  • 一是协同创新,推进学科德育项目实施,包括行政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推进、学校内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协同推进。

  • 二是扎实研究,进修学校是海淀教育的智库、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要加大项目推进的力度,对全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 三是全面支持,海淀区教委从人员、经济、政策等层面全面支持学科德育项目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和搭建项目展示交流的平台。


图12 陆云泉主任讲话

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阶段总结交流会,全面总结了项目启动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展示了项目取得的成效,明确了项目推进的方向,极大提高了各学校对于学科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将继续聚焦学科育人,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项目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升各学科教师的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全面达成,提升海淀基础教育整体育人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