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专家引领”激发了教师教育科研的动力与活力
——“实践共同体视角下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中期交流会
2018-06-26 17:55

2018年6月22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实践共同体视角下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中期交流会如期召开,此项课题由韩巍巍老师负责。北京师范大学李琼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燕华副教授、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严星林所长和侯兰老师、教师进修学校赵杰志副校长以及课题组成员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教科室林秀艳主任主持。


图1 中期交流会现场

首先,韩巍巍老师代表课题组作课题中期报告,她从研究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研究计划以及经费的使用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汇报。该项目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青年专项课题,立项一年以来,课题组聚焦了研究问题和内容,总结和梳理了已有经验和材料,组织开展了实证研究,初步探索了导师制研修三级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共享机制,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


图2 韩巍巍老师作中期报告

李琼教授首先从选题和阶段成果上肯定了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聚焦于区域“如何构建真正让老师感到有效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共同来组成实践共同体开展学习和研究”,抓住了教师教育实践当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李老师也从理论视角、方法论和未来的成果体现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努力的方向:第一,从理论层面来看,要厘清 “实践共同体”的特点,并基于现有的理论视角进一步探讨培训模式是什么。此外,还要关注教师学习的本质,即教师的隐性知识是如何通过实践共同体得以分享和激发的,教师的行为是如何改变的;第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本课题是一个准实验研究,要有前测和后测,关注教师参与培训前后的改变,且有证据作为参考;第三,从未来的成果体现来看,建议要凸显案例研究,形成一些基于证据的案例,并将指标进行提炼。李琼教授期待课题组能够提出一个“具有概念符号的培训模式”,也希望在“教师培训模式”这个领域能够与课题组有进一步的合作。


图3 北京师范大学李琼教授点评

张燕华副教授从五个方面为课题组提出了建议。第一,从概念界定上,要注意核心概念和相似概念的区分。第二,从研究方法上,建议加上访谈和课堂观察,注意调查问卷设计和统计的科学性,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相互印证。第三,建议构建二维课程体系,一个是课程内容模块结构化,一个是共同体活动过程的结构化。第四,关于培训方面,如何通过共同体活动促进同伴学习的有效性,如何通过情境的搭建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如何通过追踪研究来促进培训的持续性,这些是项目组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第五,可以纳入其他的一些理论,如LAP(学习实践和发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CK(学科的教学知识)等模式都可以作为实践共同体理论的支撑依据。


图4 首都师范大学张燕华副教授点评

严星林所长对课题组中期报告的撰写规范性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此项课题的中期报告堪作范本,研究进展聚焦研究问题的解决,阶段性成果的表述与研究进展相匹配,呈现出研究结论和典型成果。严所长也从研究的角度提出建议:要把核心概念“实践共同体”的特色拎出来;建议在培训模式的构建上回到原点,也就是从“培训谁”“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培训效果如何”这五个方面来具体展开;未来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专著的形式来呈现。


图5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严星林所长点评

侯兰老师从课题材料在海淀区科研管理平台规范提交的角度补充了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将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三部分内容合并为“研究基本进展”,与平台要求一致;二是提醒课题组注意相关材料的字数要求和时间节点的把握。


图6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侯兰老师点评

最后,赵杰志副校长做总结发言。赵杰志副校长代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感谢了课题组老师们的辛苦研究和四位专家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赵校长提到,本次交流会是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和对实践再思考的过程,从教师培训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可以思考如何打通不同学科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培训的壁垒;另一方面,作为课题研究者,要思考如何给予老师们持续的动力,包括教学和研究的动力。


图7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赵杰志副校长总结发言


图8 课题组成员与专家

本次“实践共同体视角下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中期交流会,对课题一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专家们的建议,理论站位高,研究视角新,帮助课题组明确了路径和方向,激发了课题组继续研究的动力与活力。未来,课题组将继续聚焦“实践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在名师工作站的平台上,深入探索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将研究和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让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工作。

(文:杨智君  韩巍巍  图:张烨)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