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系列研讨”之十三——“历史作业设计与命题研究”论坛活动。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室、质量评价中心的教研员,以及海淀区高中历史兼职教研员和部分初中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教育考试院评价专家与会进行了指导。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姚守梅主持了本次论坛活动。
图1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姚守梅主持论坛
历史教研室主任张威老师做了题为《海淀区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的发言,介绍了“作业设计与命题研究”专题研讨的背景,并以海淀区《十年级历史学科学业发展水平测评报告》为例,回顾了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指出在北京市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作业设计与命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与实施,真正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教学评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提升全区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图2 历史教研室主任张威发言
以“由形索神”为话题,参会教师结合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分析进行的分享交流。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徐会超老师、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孙淑松老师、清华附中王敏老师、海淀实验中学于洋老师和育英中学刘芳芳老师分别聚焦“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对抽样测试的试题、学生答卷进行了分析,基于数据分析提出教学改进的设想,分享对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分级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解。老师们认为:
(1)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重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关键的时间节点,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在教学中要增加第一手史料的教学尝试,注重不同类型、不同立场的史料补充,注重新情境下使用新材料的问题引导;
(3)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考察作者的身份与写作时间、地点和缘由,辨析其倾向性,分析文献价值;
(4)关注历史知识的逻辑和学生思维的逻辑,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下学会解决新问题。
图3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徐会超老师发言
图4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孙淑松老师发言
图5 清华附中王敏老师发言
图6 海淀实验中学于洋老师发言
图7 育英中学刘芳芳老师发言
北京交大附中姜燕老师做了《从作业改进入手,提升历史解释素养》的发言,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作业改进的具体做法:以史料为证据,构建清晰的逻辑思维;通过提供对立或争议观点来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关注生活。姜老师的分享引起了在场老师的共鸣,激活了老师们对于有效的历史作业设计的思考。
图8 北京交大附中姜燕老师发言
互动研讨环节,专家和老师们一起围绕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李光老师命制的试题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雷洋老师设计的作业,分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
图9 第一组专家和老师研讨
图10 第二组专家和老师研讨
图11 第三组专家和老师研讨
图12 第四组专家和老师研讨
图13 第五组专家和老师研讨
图14 第六组专家和老师研讨
通过认真的交流和研讨,各小组代表与参会专家和老师们分享了以下观点:
(1)试题命制中应关注材料与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
(2)试测卷材料新颖、内容丰富,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教学评价应改进,不能只追求形式创新而忘记了历史教学的本质。
(3)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教学中除了民族危机和外敌入侵促使传统文化转化的角度,还应该更多的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自身生长和发展。
(4)有效的历史作业应该是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关注学生在新情境下问题的解决,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的提升。
(5)命题设计和作业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是相向而行的,它们共同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
图15 第一组代表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李光老师发言
图16 第二组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乔楠老师发言
图17 第三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分校秦冬梅老师发言
图18 第四组代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赵文龙老师发言
图19 第五组代表海淀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吴岩老师发言
图20 第六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雷洋老师发言
在专家点评环节,与会专家都高度认可本次论坛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北京师范大学郑林教授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非常好,肯定了老师们由对题的研究到对题背后蕴含的素养的研究,因为这个过程既加深了老师们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也促使老师们反思自己的历史教学,终极指向目标是历史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同时郑教授和老师们一起分享了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看法:
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可以对每个素养进行侧重分析,但是不能把这五个素养割裂开来。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以历史知识为依托,没有历史知识的依托,核心素养的培养会流于形式。时空观念不仅仅是具体的时间、地点,更包括在历史发展脉络中理解历史,历史地看待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们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各个史事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核心素养表述虽然高度理论化、抽象化,但是老师们踏实的研究,积极的探索就是对核心素养的践行。
图2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林点评
北京教育考试院石芳副处长高度评价了此次论坛活动:
(1)论坛的选题非常好,在新课标颁布的大背景下,借助区级教研的平台,以题目研讨切入,深入讨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及历史教学。
(2)论坛的组织环节特别好。论坛过程中有研讨的整体介绍,有老师精心准备的发言,有小组现场的讨论,有讨论生成的观点碰撞和对话交锋,有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真正做到了对话与沟通。
(3)论坛的讨论内容有深度、有创新性,体现了对问题的深度探索。
石芳副处长还指出,历史学科知识是核心素养的沃土,历史学科素养的延展一定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新课标中的知识是结构化的学科知识,让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和任务类型时能够迁移所学知识。在教学中,要以核心素养为纲,同时综合考虑学生的行为表现、问题情境、学科知识、任务类型等。她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教研教学中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图22 北京考试院石芳副处长点评
北京考试院陈志国处长对海淀区历史教师的学科功底赞不绝口,他非常肯定老师们运用测量工具来分析教学问题和学生问题的做法。同时他为教研引导教学改进指明了以下方向:
(1)要认真研读试题,将好的试题变为教学的工具。
(2)要善于挖掘试题的内涵,拓展试题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利用好试题的价值。
他指出,中学教育的任务是国民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实际,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中学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不要将大学的知识和方法过早搬进中学历史教学。
图23 北京考试院陈志国处长点评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汝明对论坛进行了小结。强调:教师要具备教学评价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命题能力。只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就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赢得考试。即将开办海淀区历史评价论坛工作坊,宗旨是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带题入会只是形式上的要求。我们历史教研室的同事们会围绕“作业设计和命题研究”继续探索与实践。
图24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汝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