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海淀区第二期“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国际研修,在KY.COM举行,姚守梅副校长主持此次研修活动。
第二期国际研修,承接2016年“标准与表现型标准的制定”的主题,围绕“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测评”展开。
图1 姚守梅副校长致辞
会议请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Jim Tognolini教授,分享命制高阶思维能力的选择题、简答题、拓展题、表现性任务的相关经验,讨论现有题目的优势、不足与改进方向。
高阶思维能力的命题,始于标准,Jim教授以我国2017高中新课标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为例,说明了学业质量标准在试题命制阶段的规范性作用。在系统介绍布鲁姆目标分类以及SOLO认知分类理论的基础上,Jim教授列举样题,具体说明了高阶思维能力选择题、简答题、拓展题命制应当遵循的规律、具备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图2 Jim Tognolini教授讲解高阶思维能力的命题
互动交流环节,研修成员积极参与,尝试自己命制试题,并分享讨论。Jim教授与研修成员持续对话,相互启发,澄清高阶思维的内涵,辨析样题实际指向的思维水平,尝试对现有试题进行改进和修订。
随着研修的不断深入,研修成员从理论层面重新审视已有的评价工作,尝试将个体经验理论化,由“缄默知识”转变为可传授、能解释的系统知识,为未来学业水平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一线教师和管理者而言,以评价为切入点,可以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
图3 研修成员认真听会
图4 研修成员与Jim Tognolini教授互动
此次研修项目为期三年,旨在建立一只专业的评价团队,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和技术,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规范的评价流程。实现由“基于经验的评价”向“理论技术支持下的评价”、“指向学生能力的评价”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的转型。
(图:王立辰,文: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