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来自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的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实验校代表等30人在KY.COM参与了“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阶段总结”工作坊。教育科学出版社吴勤老师和郑莉老师共同担任本次工作坊的引导师。
图1 工作坊引导师吴勤
图2 工作坊引导师郑莉
活动伊始,KY.COM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带领大家回顾了历时9个月的研究工作,既分享了项目推进的心路历程,也肯定了大家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申校长也对本次工作坊的目的和意义向大家做了详细的说明,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在工作坊活动过程中萃取出学科德育研究的经验。
图3 KY.COM常务副校长申军红
活动一:趣味图画
在两位引导师的带领下,参与人员被分为五个小组开始活动。各小组首先派出一名成员观察一幅动物简笔画(河马),然后领取一张画了圆圈的画纸,接着小组成员在不能用言语交流的情况下通过每人画一部分的方式共同完成动物简笔画。最后大家就整个绘画的过程与学科德育项目实施相关联,总结出推进项目的经验如下:
1)目标明确,整体规划。
2)抓住本质,建立关联。
3)团队合作,群策群力。
4)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图4 趣味图画
活动二:明确信念与规则
在轻松有趣的趣味图画活动之后,两位引导师带领大家共同明确了工作坊秉持的信念,即:
1)每个人的观点都值得分享。
2)每个声音都值得被听到。
3)“评判”有可能妨碍智慧的产生。
4)凡事没有唯一的答案。
5)聪明的人擅于理解。
6)智慧的人擅于体察。
7)会倾听的人才是最智慧的学习者。
8)小步快跑,逐步优化。
随后,各小组又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明确了本次工作坊的参与规则,即:
1)投入。
2)积极参与,广泛倾听。
3)别人发言不要打断。
4)讲真话。
5)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6)每个人都是积极参与的主体。
7)听到话筒声音,停止发言。
图5 工作坊参与规则制定
活动三:胜利时刻
在明确了工作坊活动信念与规则之后,两位引导师让大家聚焦学科德育课例研制、教研员和一线老师互动这两个方面的感动时刻,并用胜利绿叶将其记录下来。最后每个小组将最具代表性的五片绿叶粘贴到“成长树”上。
图6 胜利绿叶分享
在每个小组分享完自己的感动时刻之后,引导师让大家对所有胜利绿叶进行分类,鼓励大家说出分类的理由并从中总结相关的经验和策略。参与教师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大家将前期学科德育研究的经验聚焦到了项目推进、学科育人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四个方面。
图7 与会教师积极发言
图8 与会教师积极发言
经验萃取之一:项目推进
基于项目阶段性关键问题的深度研讨,把握课程本质,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由浅入深,连续性研讨,提升课程理解力。
经验萃取之二:学科育人目标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经验萃取之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原则:凸显德育目标意识,润物无声。
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教学内容和学生成长之间的关联,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认知起点,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德育要素,形成可操作、可测量的目标。
教学过程的设计:关注学生障碍点、发展点,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冲突性的学习任务,设计关键问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设计可供迁移运用及创新的学习活动(作业设计)。
经验萃取之四:教学实施
① 树立学科育人的观念,育人意识贯穿始终,潜移默化。
② 提升学科育人的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教育技术运用)、资源整合、教学过程的调控、引导、总结以及应变、语言、板书等。
③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多向互动的学习状态。
④ 加强教师个人修养,注重仪态仪表,做好行为示范等。
图9 成果墙
工作坊最后,与会教师将萃取的学科德育研究经验与《学科德育指导手册》撰写进行有效关联,明确了后续研究的任务和实施策略,为学科德育项目的后续推进指明了方向。本次工作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的感受从紧张到轻松、愉悦、温暖,收获非常大。大家认为,这是一次令人兴奋的、值得点赞的工作坊,激发了大家对学科德育项目实施的进一步思考。
此外,来自美国的资深教育咨询顾问与培训师布鲁斯先生,原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张铁道研究员,以及来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近10名教师作为观察员全程观摩了此次工作坊。张铁道研究员指出:工作坊的内容与形式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图10 工作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