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基于需求特征 实施精准培训
————师训部召开新任教师学科培训工作会
2018-01-28 13:55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于2017年11月启动了2017-2018学年度新任教师培训的公共课程研修,1200名新任教师圆满完成了教委主任第一课、教育法规、师德实践活动等课程学习内容,开展了个性化的网络研修。2018年上半年将分学科、分学段开展40课时的新任教师学科培训,为给新任教师提供更加优质的学科培训内容,2018年1月18日,师训部召开了“基于需求特征实施精准培训”的新任教师学科培训工作会,各学科培训班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的邸磊院长和北京市微格教学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涛副教授到会指导。师训部刘锌副主任主持了会议。

邸磊院长结合北京市第一届“启航杯”新任教师展示活动,分析了新任教师专业素养特点,“新任教师表现出了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善于合作”。这些特征促使学科班主任进一步思考:如何结合新任教师的特点精准调研他们的学习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邸磊院长分享了教育学院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的诸多设想和实践做法,他提到:培训的目标要更加聚焦、培训课程更加结构化,培训的评价更加关注学员实际获得。

图1 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邸磊院长做专题发言

李涛副教授针对微格教学技能的全面、深入的解读让在场的每位教师重新认知了微格教学技能培训的价值和意义。讲座围绕微格教学技能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展开,她以“导入技能”为例,重点介绍了此技能的概念、功能、要素以及每个要素背后的支撑理论,并给出了详细的要素实现方法和评价量规,这种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策略的专题讲座让在场每位教师都深受启发。

图2 北京教育学院李涛副教授做微格教学技能培训的专题讲座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一直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新任教师培训项目的工作卓有成效,王永祥老师从培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角度,介绍了他在上一年度设计和实施高中英语学科新任教师培训时的一些做法,包括多方互证的需求调研,模块化、具体化的逆向课程设计,来自参训者和培训者双向课程评估,以及以启航杯为例的后续跟进培养等。这些做法具有借鉴价值,同时也促使培训者深入思考,如何结合案例科学开展本学科的培训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以及跟进培养。

图3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王永祥老师做学科培训案例分享

项目负责人王化英老师从培训的背景、培训课程、培训要求三个方面对2017-2018学年海淀区新任教师学科培训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她强调,每位班主任都要充分、科学的开展调研,切实在按需、精准实施培训上加强研究,课程内容要更加聚焦,确保学员通过培训都有实际获得。

图4 新任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王化英做学科培训方案解读

申军红副校长在讲话中阐述了新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申校长强调了新任教师培训的规范化、专业化,提出每位班主任都要遵循需求调研、主题确定、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行为跟进的培训流程,科学开展需求调研,找准培训的起点,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注重后续的行为跟进,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图5 申军红副校长做会议的总结发言

本次工作会,是一次专业引领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的精心设计引发了大家对新任教师培训更多的思考,每一名学科班主任都期待把思考转化成为培训实践,在下学期的学科培训中以更加专注的态度、更加专业的方法精心设计、精准施训,以高质量的新任教师专业培养助力海淀教育发展!

(撰稿:王化英、韩民扬,照片提供:李琳琳)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