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整合利用中科院优质资源,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自2015年1月开始,与中科院合作开展了“科学素养与实验技能提升”高级研修。在2017年7月成功举办第三期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研修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细致论证,为海淀区化学学科骨干教师量身打造了第四期高端研修课程。
2018年1月21日—23日,为期三天的“中学教师科学素养与实验技能提升”高级研修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新技术基地举办,海淀区42名化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本期研修的课程突出了“浸入式”特点,强化了参与性和实践性,骨干教师们在与中科院专家深度互动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体验,提升了素养。
此次研修充分对接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海淀区骨干教师的需求,聚焦“理论与计算化学”方向,借助中科院的科研优势,为化学学科的骨干教师提供了高品质、专门定制的研修课程。本次研修的定位是,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促使参加研修的化学学科骨干教师了解蓬勃发展的“理论与计算化学”这一前沿领域,更新结构化学领域的学科本体性知识,为即将全面开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教学做好准备。
21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赵杰志副校长主持,班主任尹博远老师做了方案解读,对高强度的封闭学习提出了要求。之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何宏艳博士、霍峰博士、王艳磊博士分别作了“分子模拟在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晶体表面结构建模及吸附过程演示”等基础理论和建模案例的介绍。
霍峰博士、王艳磊博士和张雅琴老师在随后的研修活动中,讲解了分子模拟的案例,并进行了“浸入式”的操作指导。来自海淀区中学的化学学科骨干教师们,面对全新的研究内容,认真学习了计算软件的使用,并结合教学需要自己尝试着计算不同的分子体系。
研修的学习和研讨不仅在白天,晚上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度研讨了教学中对分子模拟的需求,以及软件的使用方法等问题,三位中科院的老师全程参与了研讨、碰撞和交流,为老师们的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图1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赵杰志副校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图2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何宏艳博士做专题讲座
图3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霍峰、王艳磊博士做案例讲解
图4 海淀教师自己模拟计算出的分子电荷分布
研修班的老师们还走进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实验室、超级计算机以及虚拟过程工程平台,深入了解了计算化学在实验、工程和医学上的应用。
图5 化学教师参观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3日下午,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了结业仪式。在结业仪式上,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尹博远老师从学员、教师、培训者的视角,结合“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总结了研修的成果。两位学员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实践作品以及教学思考。
何宏艳老师作为中科院专家代表总结了研修中教师们的学习情况,对海淀骨干教师表现出来的高素质表示了深深的钦佩,她也希望能够再和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帮助更多的老师走近化学研究,让更多的孩子真正爱上化学,从事化学研究工作。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在总结中,带领全体参加研修的老师回顾了项目设立的初衷,对教师们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点评,提出后续的学习研究方向。申校长鼓励教师们把这次研修作为新的起点,把所学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挖掘计算化学丰富的功能与价值,保持紧密的专业交流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图6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尹博远老师做项目总结
图7 学员代表北航实验学校孟青蕊老师、清华附中常昊男老师分享学习收获和心得
图8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何宏艳博士总结讲话
图9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总结讲话
图10 学员认真听取交流汇报
本次研修活动取得了满意的研修效果,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将继续做好需求的反馈和成果的收集、整理和转化工作,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专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开发更多专题、更多形式的优质研修课程,助力海淀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