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开展学科德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8-01-08 11:32

2014年,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近年来,“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学科德育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主阵地,课程是主要载体,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0] 28号)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德育意识,发挥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学科德育是指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德育要素,将具体学科知识链接生活实际,形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意义的教与学过程。开展学科德育需要各学科教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下面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谈一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科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德育要素,开展德育教育

要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学科德育首先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德育素材存在于教学内容中,数学本身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体系就是很好的品德教育的素材,所以小学数学中这些德育素材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讲,除了要将显性德育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起来之外,还需要对隐性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一)教学内容中的显性德育素材

教学内容中的显性德育素材非常明确。例如: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无论哪一个版本,都有体现爱国主义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解决问题中,结合“ 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事例,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可以利用“元、角、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教育;通过“时、分、秒” 教学,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等。

(二)教学内容中的隐性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隐性的德育素材虽然不是直白地表明,但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较隐蔽地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发掘。比如加与减、乘与除、正比例与反比例、和差积商的变化等内容,都体现出了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注意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感受这些数学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欣赏这些内容给数学带来的哲学美,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

2.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图形、数字等具有“美”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内容体现出来的抽象美、对称美、规律美、平衡美…… 引导学生主动去欣赏数学美,创设条件让学生创造数学美,体验数学学科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了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例如:在数与代数部分,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制记数法的优越性;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计算工具,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计算工具对数学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介绍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对各种简单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结果及其现实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材料,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数学史知识,通过阅读、合作、讨论、引导,进行德育教育。

二、关注数学学科本质与特点,培育学科素养

就数学学科来说,“数学真理的绝对性,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数学演算的精确性,数学思想的深刻性”所蕴含的“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服膺真理,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过程,点点滴滴地渗入学生的心田,对于培养学生“正直与诚实的品格,坚韧而执著的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学生日后的人生历程打下亮丽的底色;这正是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小学数学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三、结合学习过程指导,培养学习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充分地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动手操作,不懂就问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书写工整,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有自信心和自制力的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给学生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教师需从自身做起,用身教来强化言传。希望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例如我们希望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听取别人的建议。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务必要做到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与提问,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启迪与暗示,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综合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德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中,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促进学科德育,例如开设数学活动课、数学实践课,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应用,组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总之,开展学科德育,要求各课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将德育要求与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放在教学目标之中,使德育有机地渗透到知识载体中,贯穿课堂教育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要素,使之有机联系而不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

[1]   张付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3(17).

[2]   刘敏. 边思边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构建策略[J]. 新课程(小学),2014,(03):101-102. [2017-10-09].

[3]   顾亚龙.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有效性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2):52-54. [2017-10-09].

 

 

培训中心党支部  刘锌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