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 深度探索 深度交流
——海淀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阶段交流暨石油附小现场会
2018-01-03 20:41

2017年12月22日上午,海淀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阶段交流暨石油附小深度学习现场会在石油附小召开。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有首都师范大学崔嵘教授、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赵霞科长和杜会新副科长。参加会议的还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以及来自海淀区中小学“深度学习”实验校负责人、学科课题组成员、非实验校的教学干部,共计15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为更好落实核心素养、变革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发展,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14年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并成为首个“示范区”。3年来,海淀区加入项目研究的学科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科发展为全学科,学段从初中扩展为全学段,实验校从3所发展为18所。为了提炼、推广项目研究成果,在石油附小召开海淀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阶段交流暨石油附小深度学习现场会。

图1 专家领导和发言教师及教研员合影

图2 支瑶副校长主持会议

现场会第一阶段为课堂教学展示及点评。由石油附小语文教师周燕、数学教师邵钦和英语教师王朝分别带来现场课《穷人》《分数再认识》和《The Giving Tree绘本阅读》。

周老师的语文课围绕学生提出的真实问题展开研究。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分别设置了“支架”,每个“支架”承担不同作用,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高阶思维得到发展。本课还将持续评价引入课堂,使持续性评价为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反思学习进程提供了依据和指向。

图3 周燕老师执教语文课《穷人》

邵老师的数学课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再理解放到整个分数认识的主题单元之下,进行整体设计,针对“分数表示关系,分数意义的理解离不开标准(整体1)的建立”这一主题设计了大空间的学生活动。学生在多样的学习素材、充分的思考交流中,不断生发出基于分数本质意义的问题与发现,学生的问题驱动了学习的深度发生,最终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升华到“分数实际是在表达一种关系,在表达过程中找到整体1至关重要”,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背后是教师的深度设计”。

图4 邵钦老师执教数学课《分数再认识》

王老师英语课的学习内容基于绘本阅读展开。老师采用具身学习和reading circle阅读法,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体验、感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给予与被给予、爱与被爱的情感。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情境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也使本课由学科教学转向了学科育人。

图5 王朝老师执教英语课《The Giving Tree绘本阅读》

三节课后,首都师范大学崔嵘教授、数学教研员付丽和张文野老师、英语教研员李静老师分别与听课教师进行了研讨,使听课教师对“深度学习”理念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图6 首都师范大学崔嵘教授与听课教师研讨

图7 数学教研员付丽老师与听课教师研讨

图8 数学教研员张文野老师与听课教师研讨

图9 英语教研员李静老师与听课教师研讨

现场会第二阶段为主题报告和实践分享。首先石油附小肖英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代表学校感谢“深度学习”项目组给予石油附小参与其中的机会,感谢进修学校领导、教研员的持续引领,促进了学校整体的发展与提升。

图10 石油附小肖英校长致辞

接着,石油附小贾素艳副校长和语文教师樊微微、英语教师马伽尼三人围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给学校带来的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原因、今后发展的方向三个方面分享了学校的实践与探索。贾校长首先围绕“变化”分析了三节现场课是如何体现深度学习理念的,借助案例站在课堂角度阐释了学校的变化。进而,她又从课堂谈到课程的变化,详细介绍了数学课程案例《玩转面与体》开发与实践的历程,同时由语文教师樊微微围绕“民族之花”主题单元课程设计,为与会者清晰地勾勒出石油附小团队在深度学习理念引领下于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报告的第二部分,她们追根溯源,提炼策略,透过一系列改变看“变化背后的变化”——从引领教师以及校本研修两个角度分享了学校如何“助推”项目实施,实现高位发展。其中学校“五位一体”校本研修格局的形成、校本研修制度的保障、骨干教师的先行引领、阶段反思和成果固化以及适时地将经验进行推广这些基本策略都具有极强的可推广价值;英语教师马伽尼畅谈自己参加“深度学习”项目的感想与收获,更为每一位教师参与与理解深度学习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可以说,石油附小的报告为进一步在全区、全学科推广“深度学习”项目给予了有建设性的参考和帮助,具有极强的可借鉴性。

图11 石油附小贾素艳副校长发言

图12 石油附小樊微微老师发言

图13 石油附小马伽尼老师发言

随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柏春庆主任以及第二实验小学林于舒老师、民族小学常娜老师三人以《研究实践  持续推进  提升品质》为题,从项目背景、基本情况以及思路与成果、发展规划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在“深度学习”项目中的思考与实践。

汇报首先从教学现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具体案例入手,介绍了“深度学习”项目的价值以及“深度学习”理念四个基本要素的内涵。接着由林于舒老师具体向我们阐释了如何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进行常态教学设计。

具体设计思路分享之后,柏春庆主任围绕着“学习实践、案例载体、项目融合、教研创新”四个项目推进的基本策略分享了项目推进思路与实践路径,同时也指出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专业化、可选择、有针对性的学科区域系列研修课程,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作用。民族小学常娜老师以学校如何借助项目促进数学团队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主体以及教师自身的深度理解进行了具体说明,阐释了学校整体的发展与提升。汇报最后,柏主任还从策略提炼、资源开发以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对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力求借助项目为区域内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几位老师的分享,清晰地呈现了项目持续推进的脉络, “深度学习”理念在区域层面、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实现了师生同获益,校校得发展。

图14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柏春庆主任发言

图15 海淀区实验二小林于舒老师发言

图16 民族小学常娜老师发言

两组发言后,支瑶副校长指出,“深度学习”项目促使区域研修、实验学校在教研机制、教研形式、教师团队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她同时强调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要加强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尤其是要深化对学生的研究和认识,使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大会最后环节由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赵霞科长总结发言。赵科长首先对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工作表示鼓励与肯定,她指出“深度学习”项目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可喜变化,为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财富。以石油附小、民族小学、海淀实验二小为代表的海淀区优质学校的卓越努力,为海淀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动力和智慧!赵科长同时提出了三点思考和希望:1.为学生打下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坚实基础。2.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差异。3.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率。

图17 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赵霞科长讲话

会议落下了帷幕,老师们思考的脚步却永不停歇。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纷纷表示,将在“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的道路上将携手破难,不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撰稿:柏春庆  图片:石油附小)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