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馨香一瓣 初心未改
——一位海淀教研员的探索之路
2019-12-27 15:12

2019年12月19日上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李雪梅在中关村三小召开了“艺路初心 梅雪芳华”教育教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和老师,都为李老师身上散发的坚定与温柔的气质以及海淀美术教育的活力与创新氛围而感动。


研讨会现场,合影留念

今天,换个角度,让我们来了解教研工作中的李雪梅。

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提到李雪梅,大家总会想到她那浅浅的微笑、亲切的言辞,如春日融融。她像一道光,照耀和温暖着自己和他人。“敢于创新、业务精湛、为人真诚、甘为人梯”是大家对她共同的评价。要问为什么?听我们慢慢道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是学科老师的标杆

美术,在你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分量?提到“美术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让我们来看看李雪梅老师的心声:

如果说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从教室的讲台上开始的

 那么 我觉得 

现代社会 国民的审美认知, 

是从美术老师的专业素养、从美术课堂开始的。

 以美启智 以美育人 

我们既要引导老师也终要透过老师 引导学生……


李雪梅写生作画

李老师始终认为,专业基本功是一个好老师和好课堂不可缺少的根基。没有专业素养过硬的教研员,就没有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没有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教师,就没有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学生。李雪梅老师是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践行者。这些年,雪梅老师从来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她用专业素养润泽着自己,也引导着广大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她把所有的休息时间全部利用起来,不是参加各种专业讲座进行理论学习,就是在创作中提高画技;不是参观各种画展欣赏画作,就是整理自己最近的思考与实践。

正是在这样的高度自律中,她得到了教育理论和艺术素养双方面的提高,也带动起海淀区小学美术教师中大批的骨干教师在这两方面达到持续不断的提升,不仅辅导一批批老师摘取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在北京市美术教师书画展中获得佳绩,同时引导这些骨干教师以自身的专业特长带动起更多的老师共同成长。





李雪梅专著《游遍芳丛》和她的作品

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李老师以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带动着全区美术教师。以个人的素养带动教师的发展,并推动课堂教教学,最终促进学生成长。李雪梅老师认为,这个力量是上下贯通的。








李雪梅美术教育研讨会展览现场


正如罗滨校长所说: “教研员也是教师,他(她)是教师群体当中的关键少数,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课生的实际收获,教研员是站在教师背后默默地推动老师发展的一群人……教研员是一个地区的学科首席教师,李老师就是我们海淀这样的教研群体当中的代表,她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教育站位,面对时代的要求她总是积极思考主动投身于教育改革,在北京市和全国的美术教育工作当中凸显了她的教育风采。”


罗滨校长点评


“领异标新二月花”——教研员要做教育发展的引领者

教研员,需要做灯塔,把握课改的前沿方向,引导学科的前进方向,具有高瞻远瞩的研究视野;教研员,需要做火炬,点燃他人,传递希望,拥有全情投入的教育情怀;教研员,需要做蜡烛,默默燃烧自我,照亮别人前行的道路,无私奉献中成就他人。其实这条路上,没有那么多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默默耕耘。


和海淀的老师们在一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李雪梅老师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一路向前是她的姿态,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是她的信条。

教研中,李雪梅一直追求视野的高度、涉猎的广度与教研的梯度,她确定了“以研究带动团队、以骨干带动个体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搭建平台、智慧众筹中实现每一个个体的长足进步。

搭建“两岸三地”校本课程的交流、京津冀课例交流、城乡两地美术欣赏课题研讨等平台,通过讲座、做课等输出、内化自己的理解,促使他们不断在理论上建构自己的理解与思想。

她通过提供全国、市、区级上课、说课、研讨等多种机会,促使每一位老师有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展示的机会,从而培养锻炼起一批全面发展的骨干梯队。七一小学“美丽的海洋课程”、中关村三小“空间与美术”等市级现场会的举办,让海淀美术课程在北京市呈现出炫丽、独特的艺术教育风貌。

李老师不仅在海淀这片沃土中辛勤耕耘,更在“海淀延庆结对协作项目”中成立“小学美术工作室”;协助怀柔美术教育发展,体现了海淀教育践行者的责任与担当。


李雪梅协助其他区域提升教学


“山花烂漫丛中笑”——教研员要以创新思路打造研修课程

在自己学科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她着眼于区域教研系统的整体构建,从研修课程的优化到研修方式的创新,从课题研究的引领到研修成果的固化,作为教研员的她,一直在提升区域学科建设及教师专业能力上倾情付出。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她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的“5+M+N”研修课程出发,坚持从形式、内容等多角度开发、设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课程。在她的推动下,一批批教师曾经获得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国现场课评比一等奖,已经成长为市级美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成为海淀区美术学科“5+M+N”教研课程工作室的导师,先后成立了“王浩老师山水画工作室”、“林秋伶老师工笔重彩工作室”、“诸齐老师水墨人物工作室”、“田春娣老师创客工作室”等8个美术、书法工作室,通过M工作室的研修促进更多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美术课堂。

形式上:她坚持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立体教研的转型,建设区级教研、地域教研、群体教研、网络教研等等多维度的研修机制,进行线上线下的共同研修。

内容上:她基于问卷调查,以教师发展阶段为基础,以能力诊断为依据,对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划分出层次,根据教师年度发展和周期性发展需求,递进式设计美术书法教师培训,保障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小学美术学科“5+M+N”课程,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强调美术和书法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指导能力;

★强调资源建设的意识,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强调对学科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持续的研究能力;

★强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术涵养。


骨干教师工作室好评如潮

课程内容直指教师们专业学习的空白领域、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和教师的真实需要,工作室力求在区域范围内平均分布,成为学科老师们极为受欢迎的研修课程。资源建设中,引导工作室创建公众号,把老师们探索的路径及时记录与收集起来,尝试多维度集成相应的成果。





为骨干老师设立工作室,带动更多老师共同成长

平凡而细致的教研工作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李雪梅心中对工作、对学科、对教师的高度热情与积极探索。“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体现了她高站位的教育思索、研修策略,也了一位区域学科教研员破解难题、敢于创新的教育情怀!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