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所机构:已经45岁,曾经和“四季青公社”一起,是海淀区的金色品牌,八十年代的模拟题和练习册帮助无数青年学子圆了大学梦,创造了“海淀神话”;今天,她服务教育行政决策,助力学校课程供给的转型升级,支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丰富,帮助教师基于评价改进教学,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研修课程体系引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需求,是保障海淀基础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专业机构。有这样一支队伍:45年以来,一代又一代人教育情怀满满、高度专业、无私奉献,现在他们中有正高级教师5人、副高级教师86人,特级教师14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1人,博士和博士后16人,硕士54人,他们的工作既有前瞻性、研究性,又像农民种地一样,真干实干,播种耕耘,平均每人要承担区域200多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任务,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同时确保海淀区中考、高考屡创佳绩。对!这就是KY.COM!这就是海淀进校的教研员们!
一、主动转型为海淀区教育提供高水平专业支持
社会发展沧海桑田,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如今,海淀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是全国知名的文化教育强区,高智慧群体对基础教育和教师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海淀进校主动思考、积极作为,重新进行职能定位,2012年学校建校40周年之际,组织全校大讨论,广泛征求一线学校、老师、专家、领导的意见,逐渐提炼并明确海淀进校为海淀区的“课程指导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质量评价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这五大职能,为海淀区中学、小学、幼儿园和职业教育26000余名专任教师发展服务。
(一)精准组织备考,毕业年级屡创佳绩
质量是海淀教育的生命线。近几年,北京市考试招生改革力度很大、步子很快,面对新的形势,海淀进校全体教研员不抱怨、不等待,积极应对。精准把握中考高考改革方向, 精准定位阶段目标任务, 精准捕捉教学关键问题, 精准落实解决问题策略,开展初三高三专项调研,破解生源结构变化、试题难度变化、招生政策变化带来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难题,坚持能力与价值观并重,以高质量的教研和命题引领全区科学备考,构建基于中考高考复习的教研课程体系,针对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校开展了分层分类的指导。海淀区中考高考连创佳绩,教育质量更加优质均衡,中考的优秀率、及格率高位稳定,在全市领先,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高端持续增长。
(二)聚焦课程育人,提升全区课程品质
聚焦干部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开展系统调研。近年,聚焦学校课程方案情况、干部和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海淀进校调研了100所小学、66所初中和36所高中,150名校长,113名教研组长,7004名教学干部和学科教师,对202所学校的课程方案进行分析,研制《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手册》,有效指导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聚焦课程育人能力开展系列研究与培训,建立“学校课程优化工作坊”,开展“学科组长课程理解力”专项研修等,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形成特色,保障海淀区顺利、平稳、有序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三)率先研修转型,实现育人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在传统下校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集中驻校调研、学科驻校调研、专项调研、集中调研等模式,分项研制内容框架,提升课程教学调研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启动了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掀开了海淀区学科德育工作的新篇章,实现全员、全科、全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各学科、各学段全面推进“5+M+N”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并探索出“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模式。在全国首次系统研讨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路径与策略,连续举办11场“海淀区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论坛”。在全国首次提出并推进建设“学科教研基地”,遴选“首席教师”作为学科领军人物,以“微项目”为载体,带领“微团队”发现、研究、解决各学校在学科发展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实现精准教研。
(四)发挥评价功能,精准指导教学改进
海淀区是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在学业发展评价中,海淀进校构建了“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方法、问题解决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四个一级维度的学业评价指标,开发了34套评价工具。三年开展了三个轮次的测评,有293所学校(次)、62678名学生参加,共完成学段总报告8份,学科报告31份,学校数据分析报告182份。面向全区、学区、学校进行反馈,给教育行政决策、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教师教学改进、全区教研改进提供了依据。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起立体的学业评价模型,探索了有效的评价工具,基于数据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改进案例。
(五)加强资源建设,为老师提供可选择的学习资源
基于需求,持续开发建设各类教师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搭建资源在线推广使用的网络平台,服务互联网+的混合式研修,开展基于SPOCs的网络研训实施,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基础,建立教师教育资源应用与推广的“学科教研在线研训平台”,开展基于“工作坊”+“区域互访”的网络研训实施,应用“协作共享资源平台”,有效促进资源共建,区域互联。牵头成立了全国“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协同开展分学段、分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和解决研究,共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资源建设应用策略,合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六)精准规划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海淀区被评为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师培训先进区,海淀进校被评为北京市教师培训示范机构,顶层规划“十三五”时期教师培训工作,呈现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精准培训、智慧培训等特点。学前教师和业务管理者研修、新任教师和骨干教师研修、职业教育教师研修等,促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需求的教师发展,2017年北京市新任教师“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海淀区60名新任教师33人荣获一等奖,占比55%,比北京市17%的平均获奖率高出38%,位居北京市各区之首。持续推进名师工作站导师制研修项目和“名师教学指导团”定向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与区教委合作创建“海淀基础教育名家工作室”、“特级教师学科工作室”和“学科特色工作室”。
(七)项目载体探索,破解难题引领发展
近五年,学校在研课题共达51项,其中,国家级和北京市级课题16项,涵盖了课程、教学、评价、资源、教师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科研成果丰硕,我校教师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独立撰写或参与编写的著作和书籍280余册,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获奖240余项,其中包括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奖和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奖等重要奖项。“教研转型”“学业标准”“学科能力”“深度学习”“关键问题”等课题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解决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初步形成区域教师共同体研修文化。
二、协同创新示范引领国内外教师教育持续发展
“海纳百川,协同创新,做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是海淀进校的时代精神和发展愿景。近年来,在国内国际重要平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产生广泛影响。
一是教师发展领域,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设在海淀进校,这是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平台、交流平台、成果推广平台和服务平台,同时将全国的资源引入海淀。举办“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的高校、教师研修机构、中小学的老师1000余人参加,并相继召开“教师专业发展”专家研讨会,系列学科研讨会,促进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和建构,推动教师教育的实践和创新。
二是教学研究领域,海淀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示范区,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统筹开展跨校研修和交流,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改革实验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与实践”,在区域范围内分学科分学段开展“深度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式学习”三个领域的实践研究。
三是教研员队伍建设领域,海淀进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区县级教师研修机构的牵头单位,在全国组织开展年度教师教育的学术活动,前瞻性思考,破解实际难题。
四是师范教育领域,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探索职前职后教师培养衔接,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开发和实施大学生和研究生教学实践类课程。
海淀进校具有国际化的发展视野,积极引入国际优质资源。持续推进系列国际研修,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国际研修”、“基于科学本质的探究教学国际研修”、“海淀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足球教学技能研修”、“用引导优化教师培训体验”、“教与学中的创造力”、“学生成长顾问培养”等6个国际研修项目持续开展,与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芬兰等国家开展长期稳定合作与交流,聚焦关键问题与重难点问题,共同探索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品质。为“英国埃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咨询师”提供专业培训,输出海淀经验,把科学教育案例带到了“2017全美科学教师协会密尔沃基峰会”上展示交流,收获好评。
海淀进校在全国教研工作会、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和30次学术年会微论坛、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美教育智库对话”、香港大学“学校领导专业发展交流会议”、“上海国际课程研讨会”、“一带一路教育对话”等会议上被邀请发表演讲,传播海淀教研经验,充分彰显海淀进校在国际国内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影响力和射辐能力。
四十五岁,年富力强,风华正茂。在四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海淀进校积极探索,始终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补偿型继续教育,到示范型教师培训,再到研究型教师教育,高品质服务并引领区域乃至全国教育发展。
海淀进校的教研员们是潜心治学、甘为人梯、不慕虚名的,更多地是在区域层面指导和服务,为一线教师搭台铺路,成就他人;
海淀进校的教职工们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勇于开拓的,从建校之初的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享誉国内国际,正是依靠一代代进修人的传承与开拓,打造了海淀进校的品牌,提升了影响力和辐射能力;
海淀进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是团结和谐、精诚合作、攻坚克难的,每一个工作方案的研制,每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每一次研修活动的开展,每一场大型会议的成功召开,依靠的都是团队的力量!
所有这些,都是海淀进校在实践和探索中积淀并传承的优良传统,也必将指引海淀进校昂首阔步踏上新的征程,续写新时代教育发展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