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KY.COM主办的“核心素养与物理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召开。研讨会聚焦物理学科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进和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总结物理学科教师研修课程建设、实施和评估的实践,探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习设计优化和学生素养提升的创新作法。本次大会是海淀区学科教育系列研讨活动中继语文、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和政治之后的第七场学科论坛。参会人员不仅有海淀区及北京市的教研员和教师,还有来自天津、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的教师代表。
图1 领导专家教师合影
物理学科论坛由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共5节课,分别在5个会场同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初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高二“磁感应强度”两节课聚焦物理观念的形成。
初三“小灯泡电功率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和高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两节课聚焦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
高一“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超重和失重” 聚焦学习方式变革
图2 初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授课教师:人大附中 卢海军
图3 高二“磁感应强度” 授课教师:首师大附中 任伟然
图4 初三“小灯泡电功率探究实验方案设计”
授课教师:北航实验学校 夏红胜
图5 高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授课教师:一零一中学 杨双伟
图6 高一“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超重和失重”
授课教师:清华附中 潘天俊
课后,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秦晓文老师对卢海军老师的课做了点评。
图7
北京教育学院的冯华老师对任伟然老师的课做了点评。
图8
首都师范大学的卢慕稚老师对夏红胜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图9
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春密老师对杨双伟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图10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张玉峰老师对潘天俊老师的课做了点评。
图11
第二单元 物理秀
展示人:KY.COM附属实验学校初中物理组。他们聚焦的主题是学习方式变革。
精彩的物理实验撼动全程,为与会的老师们呈现了不一样的物理学习过程。
图12
图13
图14
第三单元 主题报告
大会由KY.COM副校长刘汝明主持。
图15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汝明主持大会
图16 KY.COM物理教研员马朝华做主题发言
图17 KY.COM附属实验学校 王新富
KY.COM物理教研员马朝华老师做题为《海淀区物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发言,马老师从三个角度进行汇报,机遇与挑战:教研部门直面教育改革新要求、新挑战,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明确教研工作定位和思路;实践与思考:在继承进修学校优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寻求科学发展,完善研修活动,丰富研修方式,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研修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展望与突破:在交流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深化教研转型。KY.COM附属实验学校王新富老师做题为“初中物理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分享。
教育部高、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黄恕伯老师做题为“学科核心素养与物理教育”的专题报告,对基于核心概念设计进阶学习做了深度剖析:用核心概念统整教学内容,将知识体系化,有助于把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知识,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和功能;借助学习进阶分析进行初中和高中内容的贯通、衔接递进,有助于建立进阶水平下的学习表现标准,构建学习目标和认知能力发展阶梯。
图18 教育部高、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黄恕伯做报告
第四单元 专题论坛
专题论坛围绕项目引领下的教与学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教师研修课程与专业素养提升等教研工作设计主题,就课程实施、教与学方式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做深入研讨,三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参与论坛研讨的人员既有本区教师、学校代表,又有来自北京市及外省市的专家、学者,大家分享经验、交流思路、共话发展。
分论坛一聚焦“项目引领下的教与学实践研究”。KY.COM物理教研员苏明义主持论坛并发言。他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教学改进研究项目、“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项目、基于标准的个性化学习课程的研究项目,以及项目的推进过程,并交流了项目研究中带来的思考。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物理教研组长王乃玲老师重点介绍了“项目引领下的团队实践”,她从带领教研组老师参加项目研究带来老师学科能力的变化,以及团队建设角度介绍了团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中关村中学物理教师任晓燕老师重点介绍了她参与深度学习项目给她带来的教学变化。
一零一中学的郭金宁老师在以“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为主题的交流中,展示了她们在学习理解“学习进阶”理论的过程与收获,展示了她们所构建的基于认知复杂度的学习进阶模型,并着重阐述了在这一模型下进行教学设计的新思考。
十一学校物理组教研组长张少鹤老师,以“让教学成为学习,让学习养成素养”为主题,介绍了十一学校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形成相应的、赋有十一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充分展示了十一学校物理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路径的研究深度,以及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潜能的教育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卢慕稚老师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的报告。卢老师从为什么要变革?要变革成什么样?如何实现变革?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
图19 KY.COM苏明义主持论坛并发言
图20 项目引领下的团队实践 发言人:中关村中学物理教研组长 王乃玲
图21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发言人:一零一中学 郭金宁
图22 深度学习项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发言人:中关村中学物理教师 任晓燕
图23 让教学成为学习
发言人:十一学校 张少鹤
图24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 发言人:首都师范大学 卢慕稚
分论坛二聚焦“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KY.COM物理教研员李天印主持论坛并发言。他阐述了物理实验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并介绍了海淀区物理教研室和物理教师如何高度重视实验以及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应发宝老师做了“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自制教(学)具生活化的策略研究”的报告。他重点介绍了体验感知化策略、环保回收化策略、亲和日用化策略、艺术魔术化策略以及趣味玩具化策略。
一零一中学的王跃飞老师做了“通过教学实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的交流,王老师与会者呈现了他们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案例,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他们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老师做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报告。李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对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及探究教学的设计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图25 KY.COM李天印主持论坛并发言
图26 通过教学实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发言人:一零一中学 王跃飞
图27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自制教(学)具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发言人:中关村中学 应发宝
图28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发言人:北京师范大学 李春密
分论坛三聚焦“教师研修课程与专业素养提升”。KY.COM刘丹杰老师主持论坛并发言。她通过两个典型案例介绍了海淀区物理学科基于需求和问题解决的研修课程设计,以及教师在研修中获得的专业成长。
图29 KY.COM刘丹杰主持论坛并发言
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的何艳阳老师做了“在开发和应用教学资源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交流。何老师从钻研多种教材,提升课程理解力;利用媒体资源,提升课堂感染力;学习优秀实录,提升教学实践力;研读教学文章,提升理论素养;进行教学创新,提升专业素养五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北京市八一学校杨清源做了“核心素养的研究促进教学基本功提高”的交流,杨老师结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学习和认识,践行核心素养的实践,以及自己在实践和学习中的一点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刘丹旸做了“课程开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交流,介绍了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体会。
北京教育学院冯华老师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的报告。冯老师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核心能力,深度解读了教师发展的必经途径,即不断深化对物理学的理解;不断深化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理解;不断深化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图30 在开发和应用教学资源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发言人: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 何艳阳
图31 核心素养的研究促进教学基本功提高
发言人:北京市八一学校 杨清源
图32 课程开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发言人: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刘丹旸
图33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言人:北京教育学院 冯华
另外,在午间休息期间,参会的教师和一零一中学的学生都饶有兴趣的观看了由十几所学校准备的实验展示,并参与了动手体验。
图34-36 部分学校创新实验展示
本次学科论坛围绕“核心素养与物理教育”,在教师专业发展、教与学方式改进和学科素养提升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分享,为进一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探索教师研修模式创新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撰稿:物理教研室 摄影:王立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