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下午,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结题会在四季御园国际大酒店三层多功能厅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耿申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研究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卫东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胡久华教授,淀区教育委员会赵建国副主任,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侯兰老师。参会人员还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以及来自实验校的干部教师。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汝明主持。
图1 专家领导和课题核心组成员合影
图2 刘汝明副校长主持会议
为了落实国家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帮助一线教师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11年7月启动了“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制工作,2014年8月又正式立项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历经6年的研究与实践,该课题集区域和一线教师的智慧,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计划,召开此次课题结题会。(大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题研究团队做结题报告;第二阶段为专家点评与指导。)删去这句话
课题负责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做了题为“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的研究报告。她从“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及价值、研究设计、研究成果与分析、研究结论与讨论、未来展望”六个方面做了具体介绍。罗滨校长在报告中指出:该课题突破了“如何描述学业标准”“如何确定学业标准的水平”“如何确定教学关键问题”“如何应用学业标准”等重难点问题,构建出1—9年级各学科、各年级学业标准;提炼出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策略;形成基于标准设计教研活动、改进教学的典型案例及策略;《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系列丛书小学分册在短时间内连续发行两版,第二版增加了262节微课,《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系列丛书中学分册也即将出版。经过50余所实验校进行的实践表明,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及相关成果,不仅在指导区域教学、联片教研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北京市甚至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图3 课题负责人罗滨校长做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教研室柏春庆主任以“学业标准在区域教研中的实践应用”为题进行了汇报。她围绕“提升区域教研品质”和“拓宽校本研修路径”两个内容整体汇报了区域使用学业标准的情况。其中,在区域教研中,教研员利用学业标准持续、深入、多维度的引领教师进行学习与内化,深化研修内容;各学科就学业标准的四个板块创建了丰富的、可选择的教师研修课程,提升了教师系统研究的能力;利用学业标准创建评价工作坊提升干部与教师的评价能力。她还介绍了学校在校本教研中依据学业标准进行拆解细化、构建评价体系、形成研修机制的过程。最后,她也提出课题虽然结束了,但对标准的完善、教研机制的构建还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思考。
图4 小学教研室柏春庆主任发言
北部研修中心的专职教研员林忠慧老师主要从“借助学业标准,开展联片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进行了汇报。重点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聚焦问题,确定研修主题;开展跟进研修,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指导课程建设,提升教师课程能力。实践证明,在联片教研中,依托学业标准,突破难点问题,提供基本思路,形成多元课程,全方位提升了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图5 教研员林忠慧老师发言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金凤老师以“改变,是如何发生的”为题进行了汇报。她结合三个具体案例,讲述了在日常教学中,学业标准是如何帮助自己修正教学目标和理顺教学活动的。实践证明,学业标准帮助一线教师从基于经验的教学走向基于标准的教学,从孤立的理解目标走向基于学业水平进阶理解目标。
图6 海淀进修附小金凤老师发言
在专家点评与指导阶段,北京师范大学胡久华教授率先发言。她充分肯定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指出该课题聚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真问题、核心焦点问题,帮助一线老师架起了教学和课程标准之间的桥梁,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图7 北京师范大学胡久华教授做点评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卫东副主任在发言中强调该课题系统设计、整体规划。从课标到学业标准,再到教学关键问题及教学案例,贯穿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各个要素,是一个全要素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落地的过程。李主任希望能立足核心素养和学情对教学关键问题进行完善。
图8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卫东副主任做点评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研究员从以下三点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该课题为创造性的实施国家课程提供范例;该课题为实现教研转型与创新提供范例;该课题为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9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莫景祺研究员做点评
经过专家组合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耿申主任作为专家组长,宣读了结题意见。指出该课题以“内容领域、标准维度、学段联接”三个基本要素为核心,标定出了各学科的学业水平标准,使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学业评价获得了稳步推进,逐步落地。研究成果的主要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二为教研工作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方向;三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该课题的工作难度和成果的影响力,鉴定组一致同意鉴定等级为优,专家给出了两点建议:保持研究的开放性,继续开展深入持久的研究;学习引进世界先进的实证方法,进一步修订学业标准。
图10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耿申主任宣读结题意见
海淀区教委赵建国副主任代表海淀区教委对“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课题的顺利结题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研究团队辛勤的付出和努力表示感谢,对课题研究在指导区域教学联片教研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表示肯定。希望进修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借助各位专家有利支持,深入开展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与实践,破解难题,探索经验,总结规律,整体提升区域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海淀教育高品质发展。
图11 海淀区教委赵建国副主任致辞
罗滨校长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提出了后续研究的要求。小学学段,希望广大的一线干部教师,持续地用这套资源去优化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同时加强校本和联片研讨,海淀区也将竭力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初中阶段,进一步梳理优化标准,对即将出版的丛书进行细化和精致。同时,也要在三级联动的教研中用好标准。小学和初中阶段,下一步都要基于核心素养、基于实证,对教学关键问题再提炼再解决。高中阶段,要结合高中课改,梳理教学关键问题。
图12-13 会议场景
此次会议,一方面总结梳理固化了课题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为后续成果的推广使用和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文:牛玉玺 图:王立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