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研修创新与课程育人能力提升(二)
——海淀进修第七届暑期全员研修
2017-07-11 11:11

2017年7月10日,KY.COM第七届暑期全员研修继续进行。围绕主题“研修创新与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第2天的研修包括专家报告、项目专业引领、案例分享、专题研讨四部分内容。海淀进修全体教职工以及来自上海、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兄弟单位的教研同行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图1  研修会场


专家报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向东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的报告,结合案例详细阐释了教育目标与核心素养、我国当前的行动计划、如何处理(跨)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核心素养所指向的学习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等五方面内容。


图2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向东教授作专题报告

核心素养所蕴含的学习方式:

学习是个体与情境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情境是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逐渐形成,(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不断结构化的基础。

核心素养所蕴含的教师角色转型:

教师要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采用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经历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

直接评估有价值的学业成就:现实生活和专业领域实际经历或使用到的知识、技能、能力或素养;学生在(跨)学科任务情境中提出和形成问题,发现、收集和利用信息,权衡不同方案,产生新想法或发现新途径来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重新思考考试命题理论:从事实到概念,到关系,到结构;从知道到理解,到应用,到综合;从事实到方法,到方法论,到学科本质观。从简单、良好结构情境,迁移到复杂、良好结构情境或者简单不良结构情境;迁移到复杂、不良结构情境。

采用整合性和情境化的不良结构任务:整合性——完整的现实性任务、情境化——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不良结构的——强调对某个主题思考的深度而非广度。

学会利用评价标准分析学生反应。


专业引领: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以“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方案介绍与案例分享”为题,从项目背景、概念界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思路、推进路线、实施计划、预期成果、工作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了项目方案。


图3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介绍项目方案

“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体现了海淀区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

概念界定:

学科德育是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德育要素,将具体学科知识链接生活实际,形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意义的教与学过程。

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坚持学科核心素养导向;

坚持问题解决导向;

坚持学习与研究先行;

坚持实践与改进并行;

坚持实验总结与推广。

工作思路:

以学科德育示范课例研制为切入点,

找准链接的关键内容,设计学习活动;

找准关联的关键情境,开展实践学习;

找准迁移的关键任务,输出解决问题;

找准评价的关键要素,提升价值理解;

找准研修的关键,提高学科育人能力。

实施周期和工作进展:

该项目实施周期为三年:2017年5月—2020年5月。目前,有7个学科、14所学校参与首批实验,已经研制完成15节学科德育案例。王化英老师分享了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案例,申校长分享了中学物理学科德育案例。


图4  王化英老师分享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案例


 案例分享:让成长真实地发生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刘艳萍校长以“让成长真实地发生”为题,从理念、课程、学生、教师等4个维度,分享学校成立3年以来的快速成长历程及成功经验。


图5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刘艳萍校长团队做案例分享

在学校发展当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学校战略改进领域聚焦课程、课堂。

课程:构建龙娃成长课程。设置一、二年级跨学科主题课程、三至五年级主题课程下的“分科+综合”、六至九年级分层分类的可选择性课程。以课堂观察推进教学变革,基于标准教学,课程评价贯穿课程实施始终。

学生:“低段综合、高段选择、九年一贯”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身心舒展地行走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

教师:构建丰富的教师发展课程体系,通过放权、认可、分享、定制,点燃教师,照亮教育。智慧众筹、风险共担、文化入股。

崔晨鹏、于海宁、岳巍巍、3位老师分别以“跳出数学的盒子”、“淡化‘模式’,重寻标准”、“重新思考‘问题’学生”为题,分享如何实施跨学科主题课程,如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策略、工具和脚手架,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成为他自己的案例故事,以及在这其中所获得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专题研讨:如何规划设计“5+M+N研修课程”,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图6  分组专题研讨

全校教师分为9组,基于第1天关于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构成及提升路径与策略的研讨成果,思考各自负责的年级在未来一年的5+M+N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并集体研讨各学科5+M+N教师研修课程的需求调研、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方式、研修评估,以及如何跨学段贯通设计与实施M的研修、如何提升N的研修效果,最终形成各组的专题研讨成果。


会间放松:工会组织现场放松活动


在研修间隙,学校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现场放松活动。在体育教研员胡永恒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做放松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松身心。


图7  全体教职工一起做放松活动

(文:张晓,图:王立辰)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