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课程育人能力至关重要。如何从知识的获得转向素养的形成,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海淀的教研员们在思考、在行动。2017年7月9日,KY.COM第七届暑期全员研修拉开帷幕,研修主题是“研修创新与课程育人能力提升”。进修学校全体教职工以及来自上海、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兄弟单位的教研同行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图1 研修会场
专家报告 新形势下国家对教研工作有什么样的定位和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做了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研转型”的报告,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详细阐释了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成果,着重介绍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等方面的新研究新进展,强调教研体系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要求准确把握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教研转型。
教研工作的四大任务
◎研究和开展区域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对学校的挑战
◎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
◎加强教育评价的研究与指导
◎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推进教研转型的六个维度
◎从着重研究课堂转向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强化课程意识和评价意识;
◎从注重研究知识传承转向研究全面育人,重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从重点研究教师的教转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从关注传统教学的研究转向关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从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向基于实证和数据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学研究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轨道;
◎从注重对区域范围内教学共性问题的研究转向既要研究共性问题,也要特别关注个性问题的研究,将教研重心进一步下移,重视学校特色引导和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
图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作报告
主题报告 区域教研部门如何承担历史重任
这是一个数字技术叠代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使全球化得以展开和实现。学生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研员作为区域教育改革的专业领军团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承担起这份责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以“教研转型:直面智能+时代”为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解析。
应该承担的责任
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国家课程改革政策的解读、细化、转化
◎国家课程方案和课标解读、细化、执行
◎学校和教师工作问题发现、指导、解决
◎学校和教师实践经验发现、总结、推广
如何承担起责任
◎明确教研员身份:
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国家政策的转化者、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区域学科首席教师
◎认淸研修工作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学研究、命题研究
第二层次:教学研究的研究、质量评价研究
第三层次:育人研究、成果实践推广、主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
专业精神:教研员工作的内驱力,体现了海淀进校对区域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教研员不断自我超越的工作态度。
专业知识:是教研质量的基础,只有专业知识精深、课程意识强,重视对课程育人的研究和指导,才能提高课程育人水平;只有更加关注教师的真需求,才能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和服务。
专业能力:是教研品质提升的保障,只有围绕关键领域与核心环节,拓宽研究的广度,增加研究的深度,才能破解难题、示范引领;只有加强“学”与“教”关键问题研究,基于真实问题,基于客观事实和可靠的数据,科学地进行教学分析并指导,才能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加强机构建设,提升研修能力。
◎加强基础性研究,基础研究是研修创新的发动机,是形成持续强大创新能力的关键。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在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创新教师研修工作。
图3 KY.COM罗滨校长作主题报告
案例分享 两所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玉渊潭中学
高淑英校长围绕“新课程,新高考,我们做什么?”清晰地阐释了对新课改、新高考的理解,系统梳理了学校、教师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并分享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对新课改、新高考的理解
◎培育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新高考的核心指导思想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课程强调时代性、基础性、增强选择性、增加关联性;
◎立德树人,培养发展核心素养贯穿新课改始终。
玉渊潭中学课程优化策略
◎对接·优化。
◎融合·调整。
◎改进·创新。
◎探索·前行。
图4 玉渊潭中学高淑英校长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王海玲副校长梳理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主要任务,重点阐述了人大附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的七条思路与举措:
◎确定课改的主要研究任务。
◎开展前期考察和基础调研。
◎进行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
◎组建团队进行各专题研究。
◎广泛征求专家和师生建议。
◎开展教师各类型专项培训。
◎做好课程改革的保障工作。
图5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王海玲副校长发言
与会人员认真专注地聆听专家报告和案例分享,积极参与研修活动。
图6-9 研修活动场景
头脑风暴 研修人员分组研讨如何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晚上,全校教师分为9组,聚焦“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进行“头脑风暴”式专题研讨。
图10-18 分组讨论
第一天全员研修活动圆满结束,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的思考还在继续,方案正在设计中,这对于促进海淀区教师专业整体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