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践行“三严三实”,持续推进海淀教育改革发展
2017-04-27 10:54

“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要、成事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中指出:“‘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 。“三严三实”与我们每一位党员的日常生活、工作紧密相关。总书记对“三严三实”做了非常精准的阐述,但要全面理解其深刻内涵和本质意义,还需要我们结合工作实际,细细体会,深入思考如何以高标准、严要求践行“三严三实”。

(一)严以修身,加强师德建设,坚定教育情怀

严以修身列在“三严三实”的首位,《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首的也是“修身”。可见修身是生命的基点、立业的起点。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修身”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保证。

“修身”重在学习,进修学校党委致力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与培训,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进修文化的渗透与传承,让广大党员干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教育情怀,发扬“责任与担当、团队与研究、拼搏与奉献”的进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助力学校完成“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师教育机制、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队伍、卓越的科研成果”的历史使命。

(二)严以用权,严守制度

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核心,是指严格区分公私界限,从思想上、行为上杜绝以权谋私,拒绝各种特权;严格按法办事、严守规则和制度行使权力,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接受人民监督,时刻听取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及时加以改进。要做到严以用权,就应该坚持用权为民,心存敬畏。

我们进修人虽然谈不上手中有什么权利,但我们的决策、行为很多时候都与一线教师的发展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我们将学生的成长、全区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做每一项工作时都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反复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严格遵守制度,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是否对学生、教师的发展有益,时刻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多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进行调查研究,接受监督,听取一线教师的反映和意见,及时加以改进。

(三)严以律已,做守规矩的明白人

严以律已是“三严三实”的重要保证。律己要在思想上自觉,自觉地用先进文化和理想信念占领自己的思想高地,不让腐败思想和低级趣味有机可乘;要在学习上自觉,通过学习提高思想境界,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在生活上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要在工作上自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不朝秦暮楚,不得陇望蜀,不得过且过。

严于律己需要讲规矩、守规矩。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我们每一位进修人都要做守规矩的明白人,将这四方面的规矩牢固树立在我们心中。

(四)谋事要实,从实际需求出发

谋事是做事的开始,成事的前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我们的教研与培训工作中,谋事要实就是指求真务实,不好高骛远。求真主要是指认识教育的本质,把握教育的规律;务实是指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核心难题,助力教师发展。

谋事要实,还需要我们以实际需求为基点开展研训工作。注重需求调研,优化调研工作程序,基于调研结果规划年度工作。只有深入研究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特征、不同学科教师发展需求以及每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才能使得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满足需求、引领需求。

(五)创业要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创业要实,前提是要敢干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培训能力不断提升,进修学校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需求并引领需求,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压力面前,我们没有等待,而是站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度,将学校职能定位为“课程指导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质量评价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围绕“五个中心”的职能定位,建立了“学科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学段纵向衔接横向管理、部门纵向分工横向协同”的立体化工作模式,走上了教研转型的艰难路程。一路走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前面还有不少的“硬骨头”等着去啃、不少的“硬钉子”等着去拔,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有担当精神,敢于直面并突破现实中的难题。

创业要实,关键是要善干事。要多动脑、勤思考。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破解难题、提质增效成为当务之急。面对挑战,我们在探索中找到了撬动发展的支点:以课题项目研究为载体,在项目教研中全方位培养教师。“十二五”期间,我校主持30项市区级立项课题,主持或参与16项国家级课题或项目,鼓励教研员带着项目进学校,开展实证研究,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进中,提高一线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育人水平。

为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研员与高校专家及一线教师深度合作,建设精品课程资源。主导实施了“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选择化学和通用技术两个学科的四个模块进行先期研究、建设和实践。对《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进行系统的教学规划、教学设计,形成了十大要素、三十小要素的模块课程资源,并通过多轮次教学实践改进,提高了区域模块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创业要实,目的是要干成事。针对海淀区学校多、差异大、学科教学缺少统一标准的现状,我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海淀区学生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评价标准。目前,海淀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共9个学科,已完成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的研制工作,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并在50余所实验校进行实践。初中语文、数学、地理学科已启动标准研制工作,其他学科也将陆续启动相关工作。

我校还开展了优化初中化学校本化实施的区域研究与实践工作。研究团队建构了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模型,基于模型和调研访谈,梳理确定了25个教学关键问题,探索出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发了可供教师借鉴的文本及视频资源,推动了国家课程的高水平校本化实施。

(六)做人要实,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周恩来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我们进修人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对同事之间的感情、对工作的激情都在诠释着“做人要实”。相信今后我们会继续把教研、培训工作做好,真正将党员领导干部的“实”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承担起教育发展的历史责任,做有教育理想、有行动力的进修人,积极地面对挑战,高水平实现教研转型,助力海淀教育改革发展。

教研第一党支部  罗  滨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