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浅析影响海淀北部新区教育质量的因素及改进策略
2017-04-26 11:06

海淀区是教育大区。海淀教育不仅是海淀区的一张名片,对海淀区整体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海淀教育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教育领域也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

在历史上,人们通常把海淀分为山前和山后两大部分,山前属于城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得天独厚,教育质量先进;山后属于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教育质量相对滞后。为加快海淀教育均衡化发展,率先实现海淀教育现代化,区委区政府对山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采取了一系列开发建设北部新区的有效措施,并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北部新区教育占全区教育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却制约着海淀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提高北部新区学校教育质量,实现海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仅对影响北部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因素及策略做一简要分析。

一、影响海淀北部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因素

影响学校发展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二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周边经济与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历史因素等;内部因素包括学校办学理念、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

1.外部因素

经济与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生源质量、学校管理等,而经济因素本身常常不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但当它转化为“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时,对教育的影响却是根本性和长期性的。比如经济发展状况会影响到个人收入、学校建设经费、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队伍稳定等等。

北部新区地处农村,距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发展环境较差,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而经济落后必然带来教育的落后(教育的落后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发展),因此说,经济落后是影响北部新区教育质量的根本原因。

政策因素

(1)布局调整不及时不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计划对北部新区学校做布局调整,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和复杂条件的限制,布局调整没有及时到位,给北部新区学校带来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北部新区学校认为自己是被撤并的对象,所以,学校的一些规划与设想不能付诸实施,干部及教师队伍思想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2)某些招生政策不利于保证北部新区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城区发达的教育质量对北部新区的学生本身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电脑派位”制度已实施多年,但目前通过派位入学的人数已不足50%,相当一部分家长想尽一切办法不惜花赞助费,宁可每天很早赶很远的路,也要让孩子到城区上学。政府对这种名校“掠夺”优秀生源的现象也在加大控制力度,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生源没有保证,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发展就更困难了!据调查,北部新区有的学校80—90%以上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子女,而这些务工子女经常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而变换学校,流动性很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稳定,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内部因素

影响北部新区教育质量的内部因素包括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学校文化等许多方面,而这些因素又互相影响和制约,下面仅就影响北部新区教育质量的内部因素做一简要综述。

北部新区学校受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源质量的制约,办学有许多客观困难,这是事实。但是,北部新区有的学校在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实践等方面,与山前学校相比,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差距,其中在管理水平和办学创新方面的不足显得更为突出。受这些内部因素的影响,学校发展缺乏内动力,工作效率较低,成效不明显。尤其在城区学校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北部新区学校的发展显得更慢。

二、提高北部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策略

由于影响北部新区教育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提高北部新区教育质量的策略也不是单一的和简单的。多年来,市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我区教育行政部门在不断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北部新区学校建设的力度,北部新区学校自身也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的学校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大多数学校仍然徘徊在较低水平,无法与城区学校相比。

1.加大加快对北部新区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和速度

近年,教育行政部门已加快此项工作,但仍有学校抱着被兼并的心理在等。以中小学为例,目前,北部新区学校中,学生不足600人的学校中,中学有6所,小学有十几所。根据海淀教育整体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调配,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北部新区学校,这是提高北部新区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快布局调整的速度,以免学校等待观望,影响教师队伍稳定。

2.实施名校直接介入办学策略

众所周知,海淀区拥有一批名牌学校,这些学校的校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充分的实践名校长的理念和经验,充分发挥 “名牌”的效应,为北部新区的教育服务。办法就是在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在北部新区建设名牌学校分校。不过务必注意,这种名牌学校分校不是只挂一个(××分校)校牌而已,而是由名校直接介入办学,否则就会出现有名无实的情况。

3.加大政府支持与政策倾斜的力度

目前,政府对北部新区学校的教育投入在逐年增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在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师资培训活动、建立手拉手关系等多种途径开展着扎实有效的工作,这些行动对北部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这些措施目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北部新区教育的局面,但是,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北部新区教育会有突破性进展。所以,政府对北部新区教育的支持不能“一阵风”,尤其是在业务方面,不能因为上级抓得紧,我们就跟的紧,上级抓得热点不在“均衡教育”或“手拉手”工作上了,我们的工作就放松了。应建立长效机制,使北部新区教育工作长期化、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

比如,北部新区学校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工程,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除对北部新区学校进行干部教师培训外,还可以在学习考察、区内外培训、学历进修、评选骨干带头人、评选先进(学校、干部、教师、学生)等很多方面给北部新区学校更加优惠的政策。比如,每年可以派示范校的干部到北部新区学校挂职支教,北部新区学校也可以派干部到示范校挂职锻炼等等。

比如,政府应设专人负责北部新区学校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讨交流活动,包括穿插互相听课评课、送课、到示范校上课、教学协作备课、模拟检测与分析、联合德育活动、教育教学干部交流等等。

4.加强对北部新区学校教育教学督导与办学质量评估

教育督导部门定期选派教育教学专家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北部新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依法办学、特色办学以及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并提供专家指导,以此规范学校的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5.规范招生政策,保证北部新区学校生源数量与质量

规范小学入学、小升初“电脑派位”、初升高择校等招生政策,保证北部新区学校生源数量与质量。

6.加大对北部新区学校教研与培训工作力度

北部新区学校地处偏远,参加进修和培训路程远,只有具有较强上进心的年轻老师或学校抓得紧的老师参加,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上进心不强的老师,以及学校抓的不严的老师缺席进修比较严重,对此,进修学校在北部地区设立了教研分中心,目前已开始有序工作。此项措施效果很好,希望能持续深入,并且加大力度。

总之,北部新区教育是海淀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海淀教育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海淀要实现教育发展均衡化和教育现代化,使北部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就必须提升北部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是海淀教育的一件大事。

行政部门党支部  石  磊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