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主旨报告
2017-01-17 09:10


15日上午,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主旨报告由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主持。


图1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主持

主旨报告1: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研究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围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研究做了精彩报告。王司长强调了教师的神圣使命,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完善师德师风考核监督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第二,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第三,吸引一流人才从教。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实施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第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紧补充紧缺学科的教师。第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完善教师职称制度,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加快研制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建立符合大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机制。王司长的报告让与会教师倍受鼓舞,现场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图2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做报告

主旨报告2:学习的专业 专业的学习

香港大学程介明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学习的专业 专业的学习”。程教授首先对专业的涵义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教师是一种专业,不是一般的职业。教师专业的核心价值是:一切以学生为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准备他们长远的未来。接下来,程教授用图表的形式诠释了教师专业精神、教育问责、教师利益、教师素质、教师能力发展、教师知识等核心概念,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学习。程教授进一步对学习科学进行了梳理提炼,并以生动的案例说明了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强调关键点是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就是要学习为本、返璞归真。程教授从研究的视角,追踪国际最新研究成果,逐层剖析,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就是学习为重,以学习为主线索,经验与科学相结合。


图3  香港大学程介明教授做报告

主旨报告3:面向国家未来的教师发展改革与创新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围绕“面向国家未来的教师发展改革与创新”,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第一,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教育质量观、教育供给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教研支持等问题。第二,从“教师核心素养”的角度,谈了以教师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教师发展培养体系和人力资源治理结构,具体包括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教师行为数据的积累运用、教师成长“资源观”和“环境观”等问题。第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教师发展的若干展望。他认为开放、多元、融合将是教师成长的三个维度,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是关键词,要更加关注公平与均衡。李奕副主任站位高、视角广,三个不同的角度,若干关联的问题,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图4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做报告

主旨报告4:专业地成就教师——教研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实践

KY.COM校长罗滨与大家分享了“专业地成就教师——教研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实践”。罗校长首先谈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认识:专业发展让生活更有品质;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发展;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持者,教研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保障,是不可替代的。然后,罗校长系统介绍了海淀教师研修转型的实践探索。具体表现在“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专家视角”转向“教师需求”;“知识获取”转向“素养提升”、“知识本体”转向“进阶发展”;“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统一教研”转向“个性发展”、“专家授课”转向“众筹学习”。最后,罗校长与大家分享了面向未来的教师研修的思考。她说,面向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要专业地成就教师。要做基于标准、基于证据、基于学习共同体、基于实践、基于学位的研修。这样的研修,要基于教师的学科育人、学科教学实践开展研究。通过持续的研究积累,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与分析框架,为国际贡献出中国知识与经验。罗校长的报告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支撑,分享了海淀教研转型的思考与行动,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图5  KY.COM校长罗滨做报告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