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评价
高端引领˙立足实践˙互动体验˙持续跟进
——海淀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国际研修项目举办开班仪式暨首期研修
2016-11-16 09:11


学业评价改革是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已经成为学业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是基础教育发展对学业评价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区域评价队伍的建设。

为建立海淀区基础教育学业评价的专业队伍,提升区域中小学教师对评价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力,KY.COM设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国际研修项目,组建由海淀区30余名各学科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构成的工作坊式国际研修班。本着高端引领、立足实践、互动体验、持续跟进等原则,规划了未来将持续三年的、集中研修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系列研修课程。

2016年11月6日至7日,在KY.COM举行了开班启动仪式,并顺利开展了研修班的首期集中研修。

一、开班仪式——责任与期待

2016年11月6日下午,“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国际研修班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姚守梅副校长主持,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悉尼大学Jim Tognolini教授,培生集团中国区总裁桑建平女士出席了开班仪式。


图1 姚守梅副校长主持开班启动仪式

首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用五个关键词对研修项目做出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并且对研修班提出了期待和要求。第一个关键词是责任感,研修班学员需要具备责任感,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第二个关键词是评价,与学员探讨了什么是评价,指出评价是基于事实进行价值判断;第三个关键词是问题解决能力,指出评价不只是结论而是一种价值导向,需要思考如何评价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第四个关键词是学习成果,指出每个研修班成员在学习结束前应完成测评工具、论文、研修活动、团队成果等四项成果(包括开发至少一套指向明确的学业水平评价的工具、撰写一篇学科相关的学业评价文章、组织一次与研修内容相关的全校或全区研修活动、研修班整体也应当形成一项团队成果)。罗滨校长表示,希望研修班学员投入地学习、深度地交流,及时产出学习成果,提升自己也帮助别人。


图2 罗滨校长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然后,姚守梅副校长对本次研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清晰的说明。在研修内容上,分为三个轮次的培训,第一轮次侧重于构建表现标准,即测评指标体系,并涉及问题解决能力;第二轮次培训聚焦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的评价;第三轮次聚焦于如何开展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以及如何与认知层面结合进行关联分析和数据挖掘。在研修形式上,采用互动和研讨为主的工作坊模式,集中培训研修与自主实践研修相结合,学员在任务驱动下进行高效的集中研修。

二、首期研修——专家引领,聚焦如何构建表现标准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国际研修班开班仪式之后,研修班正式开始第一次集中研修。本次集中研修由Jim Tognolini教授对如何构建表现标准进行专题培训,培生集团桑建平女士全程协助并参与了本次培训。

Jim Tognolini是悉尼大学教授、培生评价中心杰出研究员( Pearson Assessment Centre),同时是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Wollongong University)的资深研究员(Professorial Fellow)以及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兼职教授。

11月6日下午,Jim Tognolini教授首先讲解了什么是评价,从内涵和价值的角度将评价界定为“学生表现的信息汇总所形成的形像进行专业判断”,介绍了教师收集这些信息的多样化方式,对评价(assessment)、考试(test/exam)、评估(evaluate)、测量(measure)等词语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区分。然后,介绍什么是能描述学生进步的发展连续路线,以整数概念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例进行说明。

接着,讨论了什么是高阶思维、什么是表现标准,区分了内容标准和学业表现标准,初步阐释了跨学科素养的可测量性。强调表现标准应该清楚、直观、详细、完整地描述学生学业表现。初步介绍了表现标准应该包括哪些要素,以及如何构建表现标准。结合案例说明表现标准应该包括总目标和水平分级描述,每个水平等级应该配合案例说明,高水平等级应当包括高阶思维,基于经验和课程标准构建学生表现标准以实现对学生分数等外在表现的准确阐释。


图3  Jim Tognolini教授讲解评价的内涵

11月7日上午,Jim Tognolini教授以PISA为例进一步阐释表现标准的水平分级描述,进而介绍了如何建立宏观的表现标准,以及如何建立学科各领域的具体表现标准。接着,讲解了如何基于表现标准设计测试问题,以及根据学生在测试问题上的作答情况教师和学生如何推测学生的表现水平。强调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写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有助于促进教师从填鸭式的教学转向高阶思维的教学。然后,介绍非认知技能评价中需要做出明确的界定,然后制定表现标准,根据表现标准设计测试问题和评分标准,随后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指标和水平分级描述。


图4 Jim Tognolini教授讲解表现标准水平分级描述

接着,Jim Tognolini教授组织学员按学科分组进行表现标准设计的实践活动。学员在一个小时内,通过小组讨论,应用本次研修所学的方法设计相应学科的总体表现标准,认真思考如何描述不同水平等级的学生表现。最后,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学科的总体表现标准,Jim Tognolini教授进行精彩点评并给出修改建议。


图5 学员分组构建表现标准


图6 研修班成员合影

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学员与Jim Tognolini教授进行了互动式研讨,针对各研修内容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Jim Tognolini教授及时地进行解答。通过积极参与设计表现标准这一实践活动,学员真正体会到如何构建表现标准以及表现标准的价值。在作业任务的驱动下,学员进一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理念和方法。

Jim Tognolini教授将现代的评价理念传递给学员,结合案例展示了构建表现标准的方式,指明这只是一个开始,表现标准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鼓励大家尝试编写表现标准,在与同行的讨论中逐渐改进和完善。本次集中研修之后,学员将进行基于实践的自主研修,也就是在学业水平评价项目的研究中,构建不同学科的学业表现标准。

(文:张荣慧 图:王立辰)


质量评价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