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课题研讨会工作简报
2016-06-02 14:08

2016年5月20日晚至21日下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召开了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课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品、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十二个学科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以及指导专家、进修学校领导,共106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主持了本次课题研讨会,信息技术中心、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多名工作人员提供了会议支持。

5月20日晚7点,支瑶副校长明确了本次课题研讨会的主题:初中十二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讨,并为十二学科做教学关键问题提炼策略的通识培训。支瑶副校长首先明确了本次研讨会的工作目标:搭建提炼教学关键问题的框架,形成教学关键问题清单,对教学关键问题进行编码;接着以化学学科为例,解读了化学学科提炼教学关键问题的三维框架,阐述了从框架到思路、从思路到问题、从问题到编码的工作策略;最后说明了问题清单编码的基本维度:课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束后,支瑶副校长传达了课题总负责人罗滨校长的工作要求,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图1 KY.COM支瑶副校长进行教学关键问题提炼策略培训

20日晚上及21日上午,在学科负责人的召集下,在学科指导专家的指导下,各学科就如何搭建提炼框架、拟定关键问题、对问题编码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讨、完善与再整合工作。

图2历史学科在学科专家指导下研讨交流

5月21日下午,支瑶副校长又主持了十二个学科跨学科的交流活动。现场互动,互相碰撞、互相质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会上,各个学科依次交流本学科提炼教学关键问题的框架,提炼问题的基本思路,问题编码的情况。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大家研讨的聚焦点是,教学关键问题的数量,问题框架维度确立的科学性,教学关键问题的表述,学科核心素养的编码策略等,分享交流的过程,再次引发了大家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思考,为进一步完善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  数、理、化三个学科研讨交流

图4  生物学科教研员柳忠烈代表本学科团队分享交流

研讨会后,刘汝明副校长在向各学科团队表达感谢之意后,提出了三点工作指导意见:第一,建议在后续的研究工作要建团队,借外力。建团队,就是要凝聚团队的智慧,研究课标、研究学科的本质和学科的教育价值;借外力,就是要助专家的指导与跨学科的交流,扩大研究视野,提升研究的质量。 第二,本项课题的研究要接地气,强调操作性。教学关键问题要与制定的学业标准、配备的教学案例相一致。第三,研究工作要保进度,重融合。建议将深度学习、学业评价等研究项目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接地气,增强操作性。

图5  刘汝明副校长提工作指导意见

最后,支瑶副校长提四个工作要求:第一,精简教学关键问题。 第二,教学关键问题的筛选和重整,要依据合理的定位标准。第三,理清问题要关注构建问题的框架和思路。框架要科学,思路要清晰,表述还要得当。第四,注意工作的时间节点,争取一周内提交修订稿。

(文:夏满    图:王立辰)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