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海淀区初中政史地生四学科学业质量诊断研讨会工作简报
2016-06-02 13:47

2016年5月12日,围绕“诊断问题、明确方向,制定策略、改进教学”工作主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在北京世纪华天召开了海淀区初中政史地生四学科学业质量诊断研讨会。政史地生四个学科的教研员任兴来、张威、李慧敏、杭跃男,带领由68位教师组成的学科研究团队参加本次研讨会。到会指导的学科专家有: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德育研究室王礼新主任、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历史学科郭井生教研员、北京教育学院张素娟教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生物学科赵京秋教研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刘汝明副校长到会指导工作。会议由夏满副主任主持。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汝明副校长


会议起始,支瑶副校长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工作背景;接着阐明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即基于学生的发展,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研质量、建设教师队伍;最后明确了本次研讨会的工作目标:结合实证材料,反思教学与教研工作;提炼诊断工具研发策略、高效教学与高效教研策略;改进后续教学与教研工作。

上午,政史地生四个学科在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分学科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研讨会主要程序为,研员作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分析,然后围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召开研讨,在专家的指导下提炼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北京市基教中心德育研究室王礼新主任     海淀区教师进修历史教研员任兴来

思品学科研讨聚焦的主要问题是学习诊断工具研发的依据与原则、价值观考查策略、开放性题目命制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诊断学生的思维过程等,通过研讨交流,有了对中考改革精神比较深入的认识,明晰了今后教学与教研工作的思路,提炼出若干重要的工作策略,如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复习课与习题课指导,研究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等。

历史学科教研团队研讨会场景

历史学科研讨会上,首先,基教中心郭丼生教研员简介了新的中考方案,对历史学习诊断工具的研发提出了建议,并就课堂教学改进提出指导。之后,老师们经过热烈的研讨后,达成了运用材料强化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共识,建议区级教研活动加强教材教法培训,渗透新的理念,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最后,明确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地理学科教研团队研讨会场景

地理学科研讨会上,教研员李慧敏首先从中考改革的理念理解与工作思考、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以及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等几个方面做主题发言。其后老师们就教学中最困惑的问题,例如如何发现学生的地理学习优势、如何引导学生做好学科选择、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如何利用评价促进教学等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最后,北京教育学院张素娟老师为老师们梳理了中考改革下的地理教研和考研的工作思路,精准、到位、深入地回应了老师在研讨中提出的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生物学科赵京秋教研员(右)亲切指导画面

生物学科的研讨会上,在教研员杭跃男老师的带领下,围绕如何在评价中体现选择性特征、如何诊断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学习特长等问题,老师们分别展开了深入地研讨。最后,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西城研修学院赵京秋教研员为老师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北京教育学院张素娟教授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历史学科郭井生教研员

下午,在各个学科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北京市基教中心历史学科郭井生教研员、北京教育学院张素娟教授对跨学科交流分享的内容作了精要的点评。

郭井生教研员首先充分地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必要性、前瞻性;接着明确了本次研讨会所达成的四个共识:一是课标的达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二是重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三是注重学习者的分析,四是评价应注重实践性、开放性与选择性。最后再次明确了中高考改的方向:一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二是价值观与能力并重,三是学科的实践性、开放性、选择性与思维能力相结合,四是供给侧背景下的教研转型,五是初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接,六是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张素娟教授认为,本次研讨会基于吃透中考改革精神、改进教学,是主动应战、寻求行动策略的教研行为。因此,张教授建议围绕“吃透中考精神,找准教研、考研切入点与着力点”的工作建议,提出无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一,如何帮助老师反思课堂教学的问题;第二,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考试的科目;第三,如何发现学生的潜质、兴趣、特长;第四,如何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应对中考;第五,如何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归属感、胜任感。

最后,支瑶副校长与刘汝明副校长分别对四科工作提出了建议。

支瑶副校长从“评价”与“教研”两个方面谈工作指导意见。

对“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是:第一,把研制的学业标准转化为评价标准;第二,更加科学地架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制定指标体系;第三,加大新的探索力度,努力体现评价的开放性、选择性、实践性;第四,加强对评价的研究,借鉴多个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提升评价工作的质量。

对“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是:为了激发、维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兴趣趋向理性、源自学科学习的魅力、来自学习的自信的认识,教研工作需要高度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打开视野;第二,明确方向;第三,做有用的事,让区级活动有价值、保落实,基于问题的解决,做示范,有训练的平台。因此,教材教法分析要精致,分散处理好期中练习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课要起到示范作用,把研究的道理呈现出来;适当考虑其他教研形式的辅助作用。

刘汝明副校长首先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价值:在自谋发展,全面思考改进工作的策略。然后提出了三点需要思考的意见:第一,把握方向,即学习领会近三年来系列的教育改革文件精神;第二,改进教学,即为了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知识结构、能力与素养同步发展,运用价值判断来解决问题等),又要避免运用练习解题技术来改进教学的做法,就要深入实践探索,解决若干重要的问题,例如,如何理性地用好教科书,怎样进行资源的拓展与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性评价如何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第三,专业学习,研究学科、研究自己、研究课堂,即在营造良好的研究生态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调研学请,关注学科素养的进阶、衔接研究,发挥团队研究的优势,解决教学关键问题。

(文:夏满  照片:王立辰)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