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7日,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测评的试题命制与评价”研讨会如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测试组主办;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KY.COM承办。研讨会汇聚了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数学核心素养测试组成员,部分高校数学教育研究人员和各省市数学教研员及一线教师。
图1 会议现场
会议由3个单元组成,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保继光教授、海淀区教研员李大永老师、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主持。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为了解决原有课程标准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014年正式启动了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这需要所有教育研究人员和广大一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未来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图2 罗滨校长致辞
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和测试组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详尽讲解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及思路,介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展望了课改前景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以及发展路径,并表示希望能够“基于核心素养的测试题命制和评价”组织深入研讨。为了确保研究活动的持续跟进,王教授提出“建立区域性基地及实验学校、进行全国性教师培训”等一系列措施。王尚志教授的发言让在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了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部分成果、现状以及未来动向,引领大家再度思考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图3 王尚志教授做专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保继光教授进行了“数学的学科价值”的报告。他借助大量的、丰富的事例展示数学学科的价值和作用,特别强调数学在发展自然科学、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大作用。
信息技术全国协同创新中心樊磊副主任做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核心素养数学命题和评价的趋势”的报告。他为大家介绍了用于命题和评价工作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这些数据处理工具、编程语言等为课改提供了高效、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教学承载方式。
来自北大附中的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老师,以 “突出素养、善组活动、巧用情境、关注过程推进探究和建模”为题与参会者展开交流研讨。张思明老师分享了他在一线积累的大量丰富精彩的教学案例,引领大家探索感悟如何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下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在过程中评价学生素养水平等。
华东师范大学鲍建生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测评的试题要素分析”,包括评价理念的转变、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框架体系、聚焦核心素养的任务设计等。
图4 保继光教授做专题报告
图5 樊磊副主任做专题报告
图6 张思明做专题报告
图7 王金才教授发言
苏州大学王金才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怡慈教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李大永老师,天津教研室申铁、哈欣老师,分别针对课标测评组在两个省市开展的数学核心素养测评结果,结合典型例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与解读。与会教师结合实例理解如何通过试题测试数学核心素养,传统打分与素养打分之间异同,通过测试确定核心素养各个水平的表现的方法,具有可操作的直观的指导意义。
图8 李大永老师发言
图9 哈欣老师发言
图10 会议现场
7日下午,由保继光教授、鲍建生教授、李大永老师对前期编制的三十多份核心素养测评试题进行反馈交流。命题者海淀区教研室教研员邵文武老师、山西省教研员常磊老师、北大附中李宁老师、人大附中庄丽老师、北京八一中学王明辉老师等,先与大家交流了试题命制思路、设定的测评目标及维度、后期调整方案等,随后由各位专家进行点评及互动问答。对提交试题的反馈交流环节充分体现了一线优秀教师及教研工作者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测评试题命制上的积极思考与探索,拓宽了大家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测评试题的命制的思路,进一步体会了基于核心素养测评试题的特点。
在当前国际发展与竞争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建设者,中国基础数学教育面临重大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代同步发展。王尚志教授在闭幕总结中提到,这次课标修订中提出核心素养测评的意义重大,它直接关乎本次修订后的数学课程目标能否切实落实到位。从两天高强度的报告研讨中,大家都感受到深入挖掘学科内在价值及精神文化,深刻理解六个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紧迫性,也意识到做好中国基础数学教育,是每一位数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