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教研员参与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STEAM课程规划研讨,重点讨论了STEAM课程规划与实施中学科融合育人的价值,以更好地推进北京市教委批准的“‘1+3’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通过研讨,明确了1+3培养方案的核心应该是课程规划。1+3方案中,九年级学生不参加中考,节约出来的时间,在课程规划中就应该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点。
通过研讨,明确了STEAM是一种课程理念,强调学科的融合,强调在实践中解决真实问题,强调动手操作,强调完成真实的任务或生成可见的产品或作品,强调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过程的体验。明确了STEAM课程的基础是国家课程,STEAM课程来源于学科课程的拓展与融合,项目学习是STEAM课程实施的有效形式。STEAM课程内容呈现时,要体现出课程权属的层级,要体现学校“三级与四领域”课程结构的特色,要体现课程难度的递进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每个项目内容设计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关联性,要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要体现课程与学校育人目标、特色建设的一致性,突出工程(E)的重要地位。
通过研讨,还帮助科大附中明确了假期教师培训的主题:课程意识与课程建设专项培训;项目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专项培训;STEAM课程理念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与实施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提升课程育人的效果。
科大附中STEAM课程规划,体现出“科技塑造人、艺术陶冶人、价值引领人”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引导教师从固守的学科中走出来,拓宽视野,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
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科大附中校长王世东,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汝明,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教研员李辉(博士后)、范佳午(博士),科大附中崔丽主任等参加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