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教研员参与进修附属实验小学课程规划研讨,进一步理清了学校育人目标与课程结构的关系。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汝明充分肯定了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在课程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如长短课的设置、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爱国、乐学点点卡”在评价中的应用等,肯定了学校在“融合——规范——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进修附小以“有色彩、有生命、有故事”的师生成长乐园为办学目标,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今天我进步了吗?”引导师生在自省中“进德修业”。研讨认为,课程规划既是文本上的规划,更是课程研制与实践的规划。
通过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发展需求分析在课程规划研制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建设实践中,干部教师要不断思考:目前开设与实施的课程如何有效支持学校的育人目标?还需要提供哪些课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目标?哪些行为表现出学生已经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如何变革现有的制度、机制,使其适应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通过研讨,明确了课程目标的层级是课程的难度不同,供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进行选择。通过两年的建设,足球课程已经成为进修附小课程建设的亮点与特色。就目标而言,足球属于体育学科,目标层次表现为:增强体能与健康;提升技能与技术;培育竞争与协作精神;提高足球文化与道德水平。目标层级不同,课程难度不同,供选择的学生群体不同,供应给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资源、组织评价的形式也不同。
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进修附小年轻教师多,通过进一步开好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真实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真实问题,改进学科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坚持在实践中思考学科课程与学校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从课程规划文本的规范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实施的科学性等方面提高专业素养,课程建设会进入快车道。大家还就学校文化发展与学校课程规划的关系进行了研讨。
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赵钰莲副主任、顾问程舟老师、教研员李辉老师,进修附属实验小学李军副校长等参加了研讨。(撰文:课程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