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海淀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项目中期交流会会议简报
2015-02-16 17:06

第一部分  会议概况

“海淀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项目中期交流会于2015年1月26日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会议由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主持。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原司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慕菊女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郑国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化学标准研制组负责人王磊教授,海淀区教委尹丽君主任,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课题组暨“海淀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项目组的学科专家和助理,海淀区各中学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和学科组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和培训者。


图1 与会专家、领导与海淀区各学科项目负责人合影


图2 会场全景图


图3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主持会议

“海淀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项目中期交流会包括总项目交流和各学科子项目交流两个部分。总项目交流环节分别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项目组、北京师范大学学科专家和实验学校代表从三个层面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并由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各学科子项目交流环节包括4项内容,分别是:

  北京师范大学各学科子项目组专家、助理依据测评结果对海淀区中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现状及影响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反馈。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针对学生学科能力表现情况进行初步教学诊断分析。

  实验校代表进行基于学校的学生学科能力现状分析及教学诊断。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子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各学科子项目专家、实验校负责人就下阶段教学改进研究与实践工作进行规划、研讨。


图4 数学学科子项目专家曹一鸣教授报告


图5 数学学科子项目黄延林老师报告


图6 数学学科子项目实验校代表发言


图7 子项目会场场景

第二部分  总项目进展交流

“海淀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项目中期交流会总项目进展交流环节包括项目进展情况介绍、海淀区中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现状分析反馈、基于学校的学生学科能力表现分析及教学诊断、领导专家点评4个部分。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做了项目研究进展报告,回顾了项目第一阶段(2014.1-2015.1)走过的历程。报告共分为项目的背景和目标、项目研究工作开展情况、项目研究初步成果、下一阶段研究规划4个部分。


图8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做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做了题为《学生核心能力发展测评与教学质量诊断研究》的报告,代表项目组对海淀区中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现状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反馈。王磊教授的报告包括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的理论研究、构建了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导向的学科核心知识和特定活动经验的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学科能力表现测评工具的研究和水平层级模型研究、学科能力的表现影响因素探查、区域学生学科能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五个部分。王磊教授在报告最后指出,2015年项目组将进行《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改进研究》,将依据测试和诊断结果为学校提供教学设计和实施指导。物理学科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郭玉英教授做了物理学科的阶段成果报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张帆老师做了基于学校的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现状及教学诊断报告,并作为实验校代表从谈了参加项目的收获和反思。


图9 项目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做报告


图10 实验校代表张帆老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郑国民教授对本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本项目在探索基础教育规律方面取得的有益成果,将能为未来国家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本项目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将对全国的基础教育起到引领作用,并指向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


图11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郑国民教授讲话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高度评价本项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对项目后续研究提出了期望:第一是要加强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二是进一步转变教研方式;第三是加强课程整合;第四是考虑项目与国家教学质量监测之间的关系。


图12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讲话

海淀区教委尹丽君主任指出在当今国家基础教育领域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大背景下,海淀区要发挥区域的优势,教育工作者要担当起提升海淀教育质量的历史使命。海淀区教委会全力支持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实验学校要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型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改进的长效机制;其他学校要多学习、借鉴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迁移、转化、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当中。


图13 海淀区教委尹丽君主任讲话

朱慕菊司长在讲话中谈到了本项目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项目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朱司长认为本项目的有2个重要特点:一是大学的研究团队打破传统的研究模式,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带领教研员和中学教师一起做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创编者和实施者;二是跨学科的研究设计,体现了研究者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三是项目采用教育测量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对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能力进行诊断、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研究设计科学、规范、完整。朱司长希望本项目后续研究能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相结合,为国家修订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图14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原司长朱慕菊女士讲话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对前期工作做了简单概括,说明了该如何科学、客观地看待测试数据,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要求。会议最后,罗滨校长提出了3点期待:期待专家团队走进课堂,把好的思想和方法落实到课程教学当中;期待朱司长和褚院长在国家、北京市层面给予支持;期待学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与常规工作整合和融合,在学校建立学科带头人团队,教学干部与教师一起研究。


图15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讲话

本次项目中期交流会获得了良好效果,项目组对前期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后续工作进行了细致规划;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肯定了项目组前期的工作成果,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为项目以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各中学加深了对项目的了解,并积极投入项目研究与实践中。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