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党政和谐 促进学校发展
2014-04-28 09: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中小学建设中队伍建设是关键,建立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在中小学党政都要做的事情。校长通过队伍建设,推动课程建设,进而发展学校文化;书记通过队伍建设凝聚人心,和谐聚力,实现共同愿景。

背景与现状分析:

在海淀的中小学校中,党政关系存在的形式大概有三种:一是书记校长由一人兼任;二是书记、校长各有一人担任;三是书记兼副校长,校长兼副书记。

第一种情况:书记校长由一人兼任,也称 “一肩挑”。这种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学校内决策议事容易高度统一,权力高度集中,校长权力的作用也可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一般情况下权威性强、政令畅通,校长办学思想可以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由于学校的最高层面的关系——党政关系上不用协调,因而可能产生的磨擦、阻力与干涉也较少,相对而言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是在这种形式下的校长所负有的责任特别重大,工作的时间、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比较大,有些事情在公开讨论前没有人与其交流,自己拿不定主意。

由于 “党政一肩挑”的权力集中,有些问题如果不重视可能会影响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第一,党的集体领导的意识可能被削弱。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就要听校长的,有的校长也会用 “谁是校长?”的话做决策。第二,如何让校长的办学思想更好地贯彻,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这应该是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校长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领导,关注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易造成党组织的工作弱化。同时学校发展要凝聚力量,学生、教职工中大量的思想工作要做,校长兼书记的人时间和精力难以均衡分配,而教育教学思想最终要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中,教育思想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化再外显,成为学校的名片的,这也需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第三,怎样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关键,校长一人看问题的角度单一,没有人提前帮助他预设一些后果,一旦出现偏差,问题会比较严重。

第二种情况:书记、校长各有一人担任。一段时期以来,教工委、教委着手在中小学中实施党政分设。由于书记与校长各司一职,各自工作的内容比较明确,职责比较分明,有利于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的全面负责,精力集中,也有利于书记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对重大问题的实施发挥保障监督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确实可做到 “相互补台,好戏一台”。但是如果书记不能顾全大局,只管党务,那么工作没有抓手,或者重复做事,增加老师的负担,比如做研究课,书记不是要求党员带头做,而是另外组织,就增加了党员教师的负担,党员教师产生不满情绪,产生负面作用等,如果一方处理不好党政关系,太计较权利和利益,或者没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也可能发生比较大的摩擦与冲突而造成党政关系的不协调,最为严重的是可能办学思路不一致,教育思想不明确,学校发展愿景不明朗,校长书记各说一套,各抓各的人,各办各的事,老师们无所适从,造成分化,形成派别,形成 “相互拆台,一同垮台”的局面,影响学校工作开展,严重的甚至导致学校工作全面崩溃。

第三种情况:书记兼副校长,校长兼副书记。这种组织形式使得党组织与行政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参与,在党政关系上取得最大程度上一致性,既保证工作内容上的明确性,又保证责权范围的权威性。在一般情况下,既可克服 “一言堂”,保证集体领导的作用发挥,又可避免议事的久议不决的情况。另外,书记工作有抓手,借工作的机会,与老师谈话、交流,了解思想动态,凝聚人心等。但由于这种组织形态存在着双重性,即存在着党政的并立横向关系,及正副职领导与被领导的纵向关系,当事人必须具有双重的社会角色意识,一旦这种角色意识出现偏差或角色转换滞后,就会造成某种的不协调,诸如互相推诿,把成绩归功于已,把问题推给他人等等。

其实解决好以上问题不在于哪种形式好,关键在于党政关系是否和谐,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代表政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政工作职责不一样,工作重点各有侧重。但是,推进学校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是共同的目标与追求,这一目标实现关键在人,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在管理学中木桶原理更多的时候要考虑成员间的粘合度,短板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勤奋工作弥补。因此,党政关系协调是导向,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对策与措施:

要促进学校发展,党政关系要和谐。第一,校长书记要明确校长负责制和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

一、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明确规定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内涵是:在上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校长代表政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简单说,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复合型的结构型概念,它是由“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三方面组成。它同时确立了党的政治核心地位,校长的中心地位和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这三者都有相应的功能,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不可或缺。这种管理体制体现了民主化和科学化统一的原则,这种模式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被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行之有效的。它既非集体领导,也非一长专断,而应该是以强化责任、突出效率为目标的。

毋庸讳言,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对于校长负责制内涵的认识误区。例如把校长负责制当作是 “一人说了算”,忽视党组织与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将校长负责制当作是党的工作 “退居二线”,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将校长与书记的横向关系视为一把手与二把手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毫无疑问,这些认识严重地违背了校长负责制精神。校长负责制、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三位一体的学校内部管理模式是法定的管理模式,有其政策的依据。而三者关系中党政关系又是起决定作用的,因为教代会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因此书记与校长的领导是中小学校最高层面的领导。同时中小学的党政关系,又是处于一种横向的组织关系,不是一种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是由中小学校的规模与性质所决定的,它有利于发挥行政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保证监督职能。但由于党政领导在处理具体行政问题上的作用与地位的不同,党的功能主要在保障监督中,体现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上。

二、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

作为学校党组织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明确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才能发挥其作用。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该体现在:

1 政治导向作用

无论从学校的性质、功能都决定了学校工作的政治属性。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落到实处。对于学校事关教育思想、办学方向、育人目标等重大问题都必须放在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教师的政治素质是一种隐性的育人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党组织应该在满腔热情抓队伍方面有一种政治导向作用。

2 参与决策作用

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是校长拥有决策权。但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必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重大问题的决策学校党组织应该积极参与,这是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党组织有效的参与不仅是书记个人的参与,还包括支委一班人和支部大会的群体参与,可以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使决策更切实可行。党组织既要尊重校长的决策权,又要主动积极的参与对学校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主动参与”是“保证监督”的前提,“有效参与”是赢得信任与尊重的关键,即在校长决策前能提出可行性、建设性意见;在校长指挥组织实施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调整性意见,想方设法予以 “补台”。

3 保证监督作用

学校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是通过参与来实现的,并具有导向性和服务性。党组织要及时了解和检查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保证学校的政令畅通,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另外,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促进党员干部依法行政,以法治校,做到公正、廉洁、自律。

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既要对学校的决策过程进行监督,又要对学校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党组织的监督主要应在执行中,而不是在事后监督,要把党内监督与教职工民主监督结合起来。

4 师德建设的主导作用

师德建设水平关系到育人的氛围和水平。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重视,这是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载体。当前特别要做到三到位,一是思想到位,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科学发展;二是领导到位,学校党政领导要切实地抓好师德建设,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三是措施到位,学校党、政、工、团多种力量,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抓好这项工作。

5 协调疏导作用

学校改革和发展就是不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矛盾焦点往往集中在直接执行和责任者的校长身上,而作为党组织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好协调疏导工作。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讲清道理,善于引导。党组织还应该协调行政和民主党派、群众组织的关系,各级干部之间的关系,通过求同存异的协调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作为学校党组织,首先要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从管理体制的属性看,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既不同于行政学意义上的 “首长制”,又不同于以前的 “一元化领导”。其次,学校党组织要协调好校长负责与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关系。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是通过决策——控制——目标达成来体现的。校长与教代会之间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方面角度高度不同,认识上可能有差异,这就要求党组织从中协调,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体现政群关系的和谐、干群关系的融洽。

第三,全面准确地理解校长负责制是对党、政、工三方面共同的要求,三方面必须力戒认识上的单一性、唯我性,力戒操作上的排他性、独断性,力戒感情上的对立性、疏离性。特别是党政之间应力求党性上合,条线上分:目标上合,职责上分:关系上合,制度上分。

第四,要促进学校发展,党政关系要和谐,要求党政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凝聚人心,和谐聚力。

党政同心,共同促进学校发展是办学的目标和追求,党政负责人就要把个人的名利置之度外,校长的签字权同时也承担者责任与风险;校长在前台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发展,指导学生进步和成长,有自己的辛勤努力,更要有教师的理解和配合。书记要有政治家的思想和战略,更多的是要把校长的思想得以贯彻,凝聚全校教职工为学校的愿景而努力工作。

简言之,党政的共同点都是勾画学校发展蓝图,根据实际描绘学校发展愿景,凝聚和带领广大教职工为之奋斗,行政管人事,党要管人才,行政要抓教师的培训,党要抓人才培养,行政要求教师思想高尚、业务精湛,党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政分工不分家’。”

在学校管理中书记的为人处事,素质水平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影响自己的威信和形象。在课程改革推进中,要求每位党员都要积极参与,努力推进课程改革,成为师德修养高尚、专业素质优秀、研究能力出色、科研成果丰富、英灵作用突出的教育工作者,教工委提出 “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作,作为党组织书记要做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否则就会失去很多和党员同志交流的机会和谈话的话题,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要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书记校长意见不统一,可以争论。我对校长常说,我不同意的事情,你要好好考虑,这就是监督,如果你思考了,认为必须是那样的,我就努力把程序做正确,并让大家理解,去贯彻执行。因为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就可能不一样,书记校长就会站在不用角度和侧面看问题,会看得更全面一些,所以要互相补充,互相理解,互相补台,在对方提供新思路的情况下,努力完善自己,才能更全面的把握工作的方向和脉络,做正确的事情。

总之,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必须做到思考问题越位、具体工作到位、遇到问题补位,工作充满激情、待人足够热情、办事付出真情。

第五,要促进学校发展,党政关系要和谐,校长和书记的私人关系好与坏也很重要。

首先校长书记都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惹事,努力不出问题,出了问题不怕事,不推诿,齐心协力解决好。只要有共同的事业追求,志同道合,就能和谐。 其次,要互相尊重,不抢功,不争利。学校的大情小事,多商量、多讨论,这样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校长书记是各自对方办公室的常客,很多事情都熟知于心,公开场合能达到一种默契。比如行政会上,对于某一议题,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校长做出结论之前,书记在前面能把校长的想法解释清楚,达成一致,校长最后的结论就顺理成章。凡是在学校公开场合讲话,都是 “我代表校长讲几句”、“我代表校长向大家致以问候和感谢”、 “我们一起研究,结果如下”,这样既表现了我们互相尊重,也向大家传递一种信息,学校的事情,我们都是商量过的,避免有些人钻空子,破坏团结,学校的教职员工就团结一心,劲往一处使,为学校的共同目标和追求而努力。

工作中努力的做到,功是校长的,有问题是书记监督保障不力造成的,校长也经常揽揽过,这样也形成了大家经常反思,主动认错,螺旋上升,培养了干部,锻炼了队伍。

工作中不争利益,是指名誉荣誉等,要争取的是教职工和教师的利益,领导就是为老师发展铺路、搭台的,工作是大家干的,多给大家分荣誉,就多激励一份,就多一个工作积极分子,多凝聚一份力量。

另外,工作中是好同志,生活中是好朋友。工作上互相补台,互相分工但更好的合作。比如学校出现突发事件时,书记在一线处理,校长就有了回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利。工作上可以争论的面红耳赤,一旦达成一致就是共同研究讨论的结果,绝不推卸责任,从不说这是xx决定的,或者这件事我不知道,即使不知道,也承揽下来,说回去再想想,研究一下。

生活上我们从不在背后议论对方,别人议论时,就打断或者阻止,不便打断的,就从正面去解释。比如:有人说某件事情时,说校长怎么能这样做决定呀,我马上就会说,这件事情是我们一起研究的,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再研究一下。有时就会征求上意见来,有时就会制止制造是非,这样校长书记才能一起幸福地做事情。

作为书记要做思想工作,就要熟知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家庭情况,把温暖送到每个人的心坎,为每一位教职工铺好路搭好桥,所以,我每天走遍学校的各个角落,把学校的安全保障方方面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老师的每一句话琢磨好,分析好,哪些事情自己解决向校长通报,哪些事情汇报给校长一起研究解决,这都需要策略,既不能让校长分心于一些小事和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不能让校长在有些事情上不清楚。 我常说校长对于学校的事情可以装不知道,但是不能真不知道,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就很重要,所以我尽量给校长提供这样的信息,真正成为校长的膀臂,在他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的时候,就会赢得尊重与信任。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我的我为人处事的准则。这样校长有安全感,就会真心相处,学校的利益、老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大,个人间的恩怨就荡然无存。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校长必须有水平,书记更需有高度。人生有缘,校长书记才能相识共事,应顾全大局,以事业为重,以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格,维护彼此的团结;人生有限,校长书记一起做事业的时间更短,应该倍加珍惜,互相学习,求同存异,互相补台,奉献智慧,办好学校,让在这里工作的人有成功感、幸福感,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工作造福人民。

(学校行政党支部 王世东)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