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2021年教育部、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调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把融合教育课程纳入普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政策的落地,特殊需要儿童在幼儿园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教师在面对特需幼儿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以及家园沟通等问题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因此迫切需要外部专业力量的支持。
结合一线教师在指导特需幼儿方面遇到的难题,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进修学校学前研修室开展了成长期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专题研修。研修面向156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60学时混合研修,旨在加深教师对融合教育内涵的理解,帮助教师掌握开展融合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研修项目启动会
前期调研
项目开始之前,学前研修室对14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发现:当前幼儿园教师面对的特需幼儿类型多样,包括自闭症幼儿、唐氏综合症幼儿、多动症幼儿、癫痫幼儿、发育迟缓幼儿、严重食物过敏幼儿、失聪幼儿等。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模式有所了解,但在保教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主要是: 与特殊需要幼儿和普通幼儿互动机会不均等,难以兼顾;对特殊需要幼儿更多是生活照顾,较少学习支持,内容不平衡;对特殊需要幼儿支持的方式较单一;开展融合教育的效果不显著。 总体上,教师对融合教育相关知识和策略的学习非常迫切。
研修过程
线上研修由学前研修室牵头,邀请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赵红梅、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吕玲、现代睿智融合幼儿园赵琦等专家开发了26学时线上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建立对融合教育的理解。
线下研修包括入园观摩、工作坊研修、案例分享三种形式。在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与研讨,帮助教师体验融合教育的实践样态;两所园骨干教师组织的工作坊研修,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案例分享展现出教师对融合教育的理解和实践的成效。
研修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观摩体验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全方位满足教师学习需求。
吕玲园长线上讲座
赵红梅博士专题培训
现场观摩研讨
工作坊研修
案例分享
项目总结
2024年12月20日上午,区学前研修室召开成长期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专题研修总结会。学前研修室主任李峰、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中心学前教育教研员李丽、《学前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程洁、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谢少卿和参与研修的150位老师参会,学前研修室教研员张志存主持。
张志存老师从研修历程、教师学习收获、学习转化、研修建议等方面进行总结。总体上,教师加深了对融合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策略,切实解决了教师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教师对未来研修提出高期待,希望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多样、研究更深入、交流更密切。
教研员张志存主持会议并做项目总结
《学前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程洁、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谢少卿线上参会
分享案例老师合影
总结会上,《学前教育》副主编程洁表示在海淀区看到融合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她强调自主游戏对于特殊需要幼儿的干预作用,教师能自我觉察,对儿童的观察与理解不断深入。学前研修室李峰主任指出,要重视游戏价值,关注同伴的作用,实现普通幼儿和特需幼儿的双向发展;教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主动实践,随时随地地倾听幼儿,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不断找到开启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研修成果
研修过程中,学前研修室与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团队持续开展研究,深入挖掘园所研究成果,共同研制《幼儿园融合教育教师支持掌中宝》,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近200条教育策略。教师分享的实践案例也将作为后续融合教育研修的课程资源。
未来,幼儿园融合教育素养提升课程将作为面向全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必修课,我们将继续探索区园协同开展研修的新路径、新模式。
文:张志存 李峰
图:翟金泉 各幼儿园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