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14项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顺利结题
2024-11-20 15:13

2024年11月15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召开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结题会。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菁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李群研究员、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宝荣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胡玉华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金钊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李燕副教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李英杰老师全程指导。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崔琰、校长助理陈颖、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教科室教师深度参与交流研讨。本次结题会由教科室董伟光、耿雅静老师主持。




结题会现场


董伟光老师主持


耿雅静老师主持


结 题 交 流

14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代表课题组作结题陈述,从研究发现、研究成果、研究结论、问题与思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研究设计与实施的过程。经过2年多的研究与实践,14项课题形成了包括调研报告、教学策略、实践模型、评价指标、典型案例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回应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和方法。 





课题负责人汇报


专 家 点 评 指 导

七位专家对14项课题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14项课题结合教学和教研工作实际,研究思路清晰、过程规范、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研究团队阵容强大,后续的研究问题和思考很有价值,教研员很好地发挥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作用。 

同时,专家们也针对各项课题后续的优化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细化结论策略:进一步细化研究过程、实施路径、结论策略,提供多元数据和可视化图表支撑。分类提炼成果: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聚焦、匹配、分类,比如各要素实践策略可以合并,呼应研究目标。凸显研究效果:进一步凸显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两个维度的效果,关注研究成效的普适性。深化理论思考:深入分析评价框架中的各要素关系,并将评价框架转化为评价模型,提升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指导性。 




领 导 讲 话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陈颖首先祝贺各课题组顺利结题,特别感谢专家细致精准的指导和对教研员研究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从研究的规范性到高品质提供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更高的要求,帮助我们不断反思提升。接下来,期待由教研员带领的各课题团队组成合作体,聚焦重难点问题持续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改进中,在区域层面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研究过程中,教科室团队也会随时提供支持。 


陈颖主任总结讲话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崔琰充分肯定了教研员们以常态化科研引导教研的工作思路与实践路径,并提出三点期待:一是不断提高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表达的精准度、清晰度;二是激发更多教师的参与热情,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果的转化效率;三是内化专家意见,优化研究思路,将本次结题作为新起点,以科研推动日常教研的高质量开展。


崔琰副校长总结讲话

学无止境,研无终篇。结题不是研究的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海淀教研人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于有理想、有创新、有思考、有深度的教育研究之中,不断生成更具普适性、推广性和可转化的教学成果,真正推动区域教学与教研的改革与发展。 


文:教科室

图:徐磊、杨家旺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