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海淀区专项课题集中开题会。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应用实验室主任陈玲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孙铭明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韩金明副教授、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赵方军老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全程参与指导。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教科室教师深度交流。本次开题会由教科室耿雅静老师主持。
开题会现场
耿雅静老师主持
开题交流
王帅鸣、谢婧、郭晓丽、隋晓雪、耿国华、赵燕、陈治华7位老师分别从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预期成果等方面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汇报。7项课题来自于国家级、市、区级四类专项课题,紧密结合教研工作实际,回应了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中对于数字教育、项目式学习、美育、体育等关键领域的新要求,探索了教学与教研模式的新路径。
开题汇报
专家点评指导
四位专家一致认为7项课题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学方式变革以及五育并举的教育热点问题,契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且深度融合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内容丰富,研究与实践基础扎实,能够为教学改进和教研模式创新带来新的视角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专家们对课题的实施与优化进行了细致且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细化研究设计。聚焦核心研究问题,细化研究思路,形成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的实施方案,确保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结果的有效性。明晰研究范式。厘清理论研究、模式策略研究以及开发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保证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关键要素的一致性。 突出亮点特色。挖掘人机协同在课程评价、活动设计、内容生成等方面的切入点;探究凸显学科本位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强化效果评估。加强对研究过程与结果的监测与评价,开发评价工具,重点回应培训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验证开发平台的易用性等。
赵方军主任点评指导
陈玲副教授点评指导
孙铭明副教授点评指导
韩金明副院长点评指导
领导讲话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恭喜7项课题顺利开题,感谢专家高屋建瓴的专业指导,以及教科室科学规范的课题管理。研究是教研员的基本功,是立身之本。今天的四类7项课题都是聚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难点问题,回应时代需求,立足教研工作的持续改进,体现了海淀教研员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热情。
同时,申书记也提出了几点建议:聚焦关键问题。问题就像钉子,因此做科学研究首先要找准关键问题,在聚焦的问题上结合工作内容深入探索。持续细化优化。研究设计要更加细化,关注研究的可行性,优化研究方案和文本表述。处理几个关系。要处理好工作和研究、个性和共性、理论和实践几组关系,以研究推动工作高效完成,提炼普适性规律,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断在实践中验证。增进交流学习。不同课题组、跨学科、跨学段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互相借鉴,增进交流,共同成长。
申军红书记讲话
本场开题会课题类型多样,研究内容丰富,不仅是一场开题论证会,也是一次高质量的专题交流会,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接下来,各课题组将在专家引领、团队共研中扎实做好研究,教科室也将做好过程管理推动课题做出实效,产出丰硕的成果赋能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文:教科室
图:孙菲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