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4年5月20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6)》,开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之路,体育教研室带领骨干教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致力于构建高效、智能、精准的体育教学和教研体系,推动海淀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6月14日下午,海淀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讨活动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召开。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编辑室资深编辑胡滨、首都体育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王琦教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室主任胡永恒、小学体育教研员谢娟,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共计2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小学体育教研员谢娟主持。
教研员谢娟主持
本次活动主题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挑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和路径展开,活动由研究课和专题论坛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探索数字化的体育课堂
在研究课环节,3位骨干教师和2位青年教师同场竞技,为参会者呈现了五节精彩的体育课,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多种运用场景。
北京市八一学校 沙鹏老师授课
八一学校的沙鹏老师执教三年级《体能--集体大闯关》一课,通过站点式循环练习,借助运动手环、智能操场 AI 跳绳设备以及学习单,以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借助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AI跳绳能够有效解决“赛”的组织与评价问题,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个别指导,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能力。
北京中法实验学校 赛炫娇老师授课
北京中法实验学校的赛炫娇老师创设“冒险岛闯关”情境,将发展灵敏、协调、速度等体能的练习方法,改编成趣味的闯关游戏,借助运动手环、大屏等设备,营造欢快、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模仿动作—初步体验—思考交流—改进提升等一系列活动,掌握体能锻炼的方法,理解评价标准,感受体能在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学会体能练习和评价的方法。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殷一平老师授课
清华附小的殷一平老师针对五年级50米快速跑测试课,通过追逐跑、让距跑、贴人等丰富有序的游戏和比赛,经过自我挑战赛、班级争霸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借助50米智能测试设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50米跑的比赛,赛后通过数据排名、录像回放,带领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析自己和同伴动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和方法。
丁善鑫老师授课
清华附小的丁善鑫老师教授三年级《技巧技能的拓展运用》一课,将前滚翻、跪跳起动作与跑、跳动作相结合,使学生体验技巧动作与已学其他技术的衔接,发散学生思维,全面锻炼身体,同时让学生了解技巧动作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运用。
北京十一实验中学的王旭老师说课
现场课结束后,北京十一实验中学的王旭老师以《利用运动视觉技术进行初中体能课程教学》为主题进行说课展示,介绍了如何利用AI技术辅助初中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掌握AI设备使用方法,并运用运动视觉技术分析、纠正技术动作,提升体能练习效果。
第二部分:交流研讨,分享经验
随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室胡永恒老师从背景、现状、实践和挑战这四个方面介绍了体育教研室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与思考,明确了未来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基于AI多模态的海淀区体育教师教研成长评价大模型,今后体育教研活动中将增加信息化素养提升课程,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视频、创设学习情境、分析教材和学情、开展教学评估等,不断提高教研与教学的精准度。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室胡永恒老师发言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杨魁老师和北京十一实验中学张建柱老师,分别代表学校分享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思考。杨魁老师从发展背景、探索历程和成效与思考三个方面介绍了清华附小十年间在智慧体育方面的探索,从1.0版到3.0版,从运动手环到全场景、全过程、全链条的智慧操场生态建设,学校体育组在不断探索、拓展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锻炼的场景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杨魁老师发言
北京十一实验中学的张建柱老师分享的内容是《基于人工智能下的体育教学实践与思考》,他从测、教、学、练四个维度展示了AI对学校体育场景的赋能,认为人工智能有助于解放教师的生产力,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在AI技术的助力下,学生不仅会操作、会分析,还逐步做到了自主管理、自主改进,真正实现化知识为素养。
北京十一实验中学的张建柱老师发言
最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王琦教授作《人工智能+中小学体育》微讲座,围绕背景解读、现状分析、解决方案、教学工具、体医融合服务、培训服务、新媒体服务、项目依托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助力中小学体育发展的现在与未来,并表示将立足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为体育教师服务、让学生更多受益的人工智能成果。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王琦教授发言
集体合影
技术的发展为体育教育领域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但体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绝非易事,需要行政、教研、技术、教学多方形成合力,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努力共同探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室,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个性精准的服务和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海淀区中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教师反馈
中法实验 赛炫娇:很荣幸能够承担这次活动的现场教学任务,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我来说,第一次尝试制作动画来创设情境、第一次将电子屏与运动手环相结合,还是很有挑战的。这些工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帮助我更精准地评估和指导学生,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的教学。我感到非常兴奋,也很期待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帮助我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石油附小 彭硕:这次的研讨会让我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智慧操场,认识到人脸识别和数据统计反馈等AI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AI跳绳和AI50米跑设备对促进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很有帮助,还大大减轻了教师收集、分析数据的工作量,教师也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表现, AI技术的引入,无疑将使体育教学更加高效和精准。
清华附小 殷一平:作为授课教师之一,AI设备解决了传统测验时记录繁琐、耗时的问题,数据的直观呈现和对比,教师课堂上的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成为亮点,同时在动作规范学习上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把课上好是最崇高的师德”,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最大化地利用好学校AI 设备资源,让科技更好地助力课堂,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
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军:作为一名老教师,这次数字化转型研讨会让我眼界大开。面对人脸识别和AI数据统计等先进技术,我感到新奇、兴奋,又感到了挑战,用好AI这个工具能丰富课堂、提升质量,但更重要的还是“怎样用”“谁来用”,十一实验中学的老师让学生也学会使用AI进行动作分析和改进,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还要不断学习、勇于尝试,才能用好新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