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童心向党庆华诞 同心共筑中国梦
——海淀区书法美育展演活动在农大附小举办
2024-11-14 16:52

吉祥迎冬日,铺毫岁如诗。立冬之日,瑞气盈门,万里河山披锦绣,时值建国75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精神,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融通互育的学校美育模式,充分发挥美育资源优势,2024年11月7日上午,由海淀区教委美育和校外教育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主办,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承办的“童心向党庆华诞·同心共筑中国梦”隆重举办。本次活动以书法教研为依托,突出了海淀区书法育人特色和美育育人成果。 


活动流程


参会嘉宾

海淀区人大教科文卫办公室主任李航,原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艺术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特级教师杨广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陈俊荣,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副主任周信达,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育研究中心赵方军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李雪梅、耿国华、赵燕,海淀区教委体美科赵志敏,青龙桥学区管理中心杨槟主任,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助理夏焕春、赵璐玫校长及赵璐玫校长工作室的各位校长,兄弟学校校长,海淀区部分学校美育负责人、中小学书法和美术教师以及农大附小部分家长代表莅临农大附小参加了本次主题活动。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赵建军校长致辞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赵建军校长在致辞中提到:农大附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扣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行动方案》,聚焦五育并举、学科融合的美育工作模式,以“农·和”文化为引领,充实与丰盈学校的办学特色,遵循基于“农·和”文化纵向贯通各学段、横向融合多学科的美育工作思路,努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涵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努力营造多元融合、多措并举的育人体系。全体师生美育实践研究与探索,为学校美育建设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多元视角,让我们能够重新梳理与重构“农·和”美育体系,锚定“文化浸润、管理细化、环境营造、课程融合、活动实践、家校协同”六大美育实施路径,着力构建多元化的美育实践体系。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陈俊荣讲话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陈俊荣在讲话中指出:农大附小积极落实北京市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精神,多年来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美育实践活动,呈现了以书法为载体,延伸到碑帖、拓片、绘画、传统工艺,以及学科融合、舞台表演、书写体验等多维度、多层次的美育成果展演。在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走向了五育并举、跨学科互通交融的美育新图景。本次美育浸润行动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的活动遵循美育规律,体现了书法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同时,也指出农大附小开展的多元而丰富的美育课程实践与探索,依托学校原有文化特色,突破课程的融合实践方式,带动了学校美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叶培贵先生为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题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先生,为学校题写了农大附小办学理念“农为本·和达道”。叶先生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意境深远,一笔一画透露出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对书法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这幅作品将成为农大附小宝贵的文化财富,激励着每一位师生铭记办学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美育浸润校园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的职责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走进农大附小的校园,处处都体现着美育的力量,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 

学校南楼一层美育融合中心举办了“汉字之美·碑帖拓片展”。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厚重沉淀。展览作品为清朝名臣张之洞后裔张法市先生精心遴选的历代碑帖拓片,每一幅都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汉字的无穷魅力。 



美育融合中心:碑帖拓片展

校园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生活的家园。农大附小的书法美育育人环境真正实现了以美润心、以美养德,处处用心、精心、润心。 


北楼大厅:学生“爱国”主题硬笔书法作品展


南楼长廊:学生“纪念先烈”主题毛笔书法作品展


书法教育中心:建国75周年师生作品展

学校美育环境的创设来源于学生,也受益于学生,生生共赏,浸润于心。


美育浸润课堂

小学书法美育研究课现场

农大附小作为海淀区书法教育特色校,始终秉承着“认真写字,端正做人”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高扬老师呈现了研究课《隶书之美》。本节课通过自主课堂,研讨《曹全碑》石碑拓片,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对隶书之美的探索之旅,潜心书写中体悟隶书的笔画结字之妙,彼此合作中完成“和平”集字创作,表达对祖国母亲的诚挚祝福。 


中学书法美育研究课现场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李孔阳老师执教的书法研究课《带你走进行书的世界》,也是一次小初学段整体的探索。课堂上无一不展现出美育教育的浸润与融合。本节课主要分为三部分,先是讲连笔字与行书的区别,其后以“农”字牵丝为引领,带领大家学习牵丝连带以及其带来的美感;最后是书写练习,借国庆之日了解并书写“中国”二字,学生掌握了牵丝连带的艺术精髓,呈现出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专家点评

展示课后,与会的专家、领导结合课例,进行了精彩点评。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特级教师 杨广馨

特级教师杨广馨老师评价《隶书之美》时说,这是一节欣赏和体验相结合的课,高老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全面且细致,课堂上语言运用表现出色,通过语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使得课堂节奏紧凑而富有感染力。对于章法、结字、笔法的讲解深入浅出,对例字的范写精准到位,便于学生清晰地看到书写过程,掌握书写技巧,用于书法临摹实践。同时,杨老师还鼓励老师们要多去尝试不同书法风格的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利用毛笔的弹性,学习多种书体。杨老师的点评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无微不至,为书法教学指明方向。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书法美术教研员 李雪梅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书法美术教研员李雪梅老师这样说道:本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整个校园美的浸润,以及对于社会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课堂上,学生们展现出的书写热情和水准,无疑是美育浸润效果的直接体现。

从课堂状态来看,李老师发自肺腑地表扬了高老师的成长,在与学生层层探究隶书之美时,能在细微处关注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享评价能力的提升等。此外,李老师还关注到一个孩子对“波横”的书写和理解,以此谈到: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唯有尽精微方能致广大。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书法教研员 耿国华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书法教研员耿国华老师点评说: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李孔阳老师今天以《生活蕴美,以书寄情——带你走进行书的世界》为主题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了审美鉴赏和书写体验课。本课以行书的牵丝连带为学习重点,课程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一是几个学生活动安排的非常巧妙,带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用篮球的抛接球的体验让学生理解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二是除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之外还将德育融于其中,从“何尊”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两字引导学生完成红色挂件的书写,以此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本次区级研究课是中学书法教师借用小学生来上课,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探索书法课学段衔接问题,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教学研究。 


美育浸润学生

一曲激情澎湃的管乐合奏《歌唱祖国》,奏响了农大附小学生心中的爱国旋律,也为展演活动拉开了壮丽的序幕。合唱团同学用《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国》为祖国母亲献上最真挚的祝福。低年级同学则用手势舞《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依恋。同学们以歌声和舞蹈表达师生《不忘初心》,诠释少年强则国强的含义。学生用优美的舞姿,展示出新时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演会场


管乐合奏《歌唱祖国》


合唱《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国》


手势舞《我和我的祖国》


诗朗诵《穿越时空的对话》


舞蹈《在灿烂的阳光下》


歌伴舞《不忘初心》


古筝合奏《祝福祖国》

书法美育要为每一名学生及其优秀作品搭建学习与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师生艺术创作的积极性。以“美育浸润”为原则,营造全景式的“大美校园”环境。百人书法、榜书和古筝展示《祝福祖国》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是一场关于文化、艺术和爱国情怀的聚会,让每一位参与者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您看:这边,一百位“小小书法家”神情专注、笔走龙蛇,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逐渐成形;那边,小手写着六尺的榜书大字,气势恢宏,引人注目。农大附小的百名学生组成了“75”的字样,用厚重的笔墨和悠扬的琴声,共同谱写着对祖国母亲的赞美和热爱之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吧! 






与会嘉宾和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在一起

本次活动融合了书法展览、现场书写、课堂展示、综合艺术展演等一系列美育综合展演,让广大师生在笔墨流转中感受书法的韵味,在字里行间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爱国情感和责任感。活动的圆满呈现,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将爱国情怀植根于学生心灵。  


活动感言

海淀区五一小学 刘嘉:有幸参加了农大附小举办的主题为“童心向党庆华诞•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育浸润行动书法展示活动,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首先欣赏了《汉字之美•碑帖拓片展》,这些极为珍贵的书法资源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拓片古朴遒劲有之、端庄典雅有之、规整严谨有之,每一笔每一画都彰显汉字之美。走出碑帖展厅来到书法交流互动场地,孩子们认真地与参会来宾进行互动,现场书写书法挂件,交流书写心得,其乐融融。高扬老师的课让我感到一种静怡的美,教学设计中的前置学习、小组探究和有效的评价方式都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后杨广馨老师和教研员李雪梅老师的点评更让我对书法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作为书法教师,要明确书法教学的发展方向,要做智慧型、专家型的老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浸润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细化课堂教学。教师要沉浸在博大浑厚的文化积淀中,才能够引领学生在书法教学中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汉字之美。这是一种美好的体验,缓慢而持久,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是持续存在的,浸沁身心。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 王朋:今天观摩了农大附小“童心向党庆华诞•同心共筑中国梦” 2024年美育浸润行动书法展演活动。高扬老师《曹全碑》书法赏析课,教学环节紧凑,教法选择恰当,学生分组探究活动深入热烈,碑帖赏析与艺术实践安排比例恰当,作品呈现方式及效果好,每次观摩高扬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与启迪。除此之外还观摩了“汉字之美•碑帖拓片展”、“美育综合展示”等系列活动,受益匪浅。此次活动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精神,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融通互育的学校美育模式起到了积极良好的示范作用。

上地实验学校 林思均:今天很有幸参与了在农大附小举办的美育浸润书法展演活动,这次教研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以文化理解为指导,审美感知为基础”这句话。文化是在点滴生活教学中积累而来,审美则是通过不断的熏陶、指导、评价进行提升的。本次教研也强调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鼓励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鼓励我们积极进行融合课程创新,以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感谢海淀书法教研带给老师们了一次独特的、丰富的、优质的书法教研美育活动体验。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 吴旭:农大附小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丰富的书法展示活动:通过观赏学校精心布置的碑帖拓片展,品味到学校书法氛围之浓厚,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课堂展示进行了预热。高老师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巧妙运用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从章法、结字和笔法三方面了解曹全碑的特征。教师通过出示“蚕头雁尾”及“一波三折”等专业词汇,使学生更有兴趣地掌握长横的书写。再利用学生练习含有长横的“平”字,过渡至本课的主题“和平”的创作,本课的教学成果不仅是为祖国的献礼,更是德育的渗透。通过本课教学,意在让学生感受隶书之美,从而达到本次活动的主题——美育浸润。教师教学紧扣主题,并遵循了由易至难,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使我受益匪浅。 


文:李雪梅、耿国华、农大附小团队

图:农大附小提供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