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共修·共研·共话领导力提升
——海淀区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论坛成功举办
2024-06-27 17:02

为生动展示2022年以来海淀区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区级研修、开展实践研究的成果成效,帮助英语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引领和激励更多海淀区英语骨干教师提升领导力水平、实现专业进阶发展,2024年6月18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以“共修·共研·共话领导力提升”为主题,召开海淀区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论坛。 

论坛总体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王永祥主持,活动现场采用“圆桌访谈+专家点评+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布视频倡议”的创新形式,并同步线上直播。圆桌访谈环节由师训部骨干研修项目负责人、小学英语培训者樊凯和初中英语培训者谭文明主持,邀请北京市海淀区和平小学李瑞玲、北京十一晋元中学马哲、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姚冬瑛、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欧沛、北京十一学校李玉玲和北京市育英学校吴波澜共6位骨干教师代表,生动展示分享各自的研修历程及其对骨干教师领导力内涵的深入体悟。论坛还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朱晓燕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张虹教授分别做线上、线下的针对性点评指导,50余位海淀区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代表现场参与活动,500余位教师线上观看直播。 


王永祥副主任主持论坛

伴随着记录2022年以来海淀区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精彩瞬间的短片播放,王永祥副主任代表骨干研修项目组,向线上、线下积极参与论坛的英语骨干教师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简要介绍了召开本次论坛的背景、目的和流程,并期待大家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共同参与到这一思想盛宴中来,通过彼此宝贵经验与深刻见解的展示分享与对话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在课程育人视域下提升领导力。 


论坛全景

圆桌访谈环节共分两轮,每一轮的访谈交流均包含研究缘起、研究过程、研究的发现与成效、领导力内涵理解和未来展望五个部分及相应的访谈问题,6位骨干教师在主持人的提问引导下,以生动故事和具体案例展开有结构的分享。 


小学英语培训者樊凯主持第一轮圆桌访谈


初中英语培训者谭文明主持第二轮圆桌访谈


第一轮圆桌访谈与专家指导

北京市海淀区和平小学英语教研组长李瑞玲老师向参会者展示分享了她和团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的起因、过程和收获,以及对教师领导力内涵的感悟。李老师基于民族复兴与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在区级研修课程指导和支持下,带领团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结合点,通过集体研讨设计并实施了适配单元主题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李老师积极组织团队开展诵读打卡活动,激发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她还受邀开设公益讲座,推动传统文化知识的国际传播,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路径,展示了骨干教师的担当与创新。


李瑞玲老师在圆桌访谈环节分享展示

北京十一晋元中学英语学科主任马哲老师带领组内教师开展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策略研究”。马老师结合“丰田五问”的方法,从组内教师教学重点不清、方法不当等现象的层层分析中寻找根本原因,确定研究主题。系统学习区级研修课程后,她带领团队展开课例研修,围绕主题制定规划并分阶段研究,实践总结出了多种有效评价策略与方式,并开发了相应的工具箱。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研究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兴趣,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最后,马老师认为,领导力就是在成事中成人,在帮助老师的成长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基于数据的客观反馈。 


马哲老师在圆桌访谈环节分享展示

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姚冬瑛老师开展了“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创新策略实践研究”。她从实际的校情、学情出发,运用英语新课标理念在实践中探索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了教育戏剧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发展,最终指导学生排演出成熟的英文课本剧《医学先锋屠呦呦》;同时,她也探索了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体验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发展,带领学生深入体验探索中国的“瓷茶文化”。梳理形成的相应教学案例获得了市区级荣誉。姚老师在带领课题组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增进了对“教师领导力”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自觉培养了自身多方面的教师领导力。 


姚冬瑛老师在圆桌访谈环节分享展示

基于第一轮访谈中三位新评骨干教师的展示分享,华南师范大学朱晓燕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点评指导。朱教授首先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题研究非常规范,且具有现实意义。三位老师的研究选题能够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有深入细致的文献学习参考,研究思路和研究路线非常清晰具体,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符合行动研究规范,有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调整的探索过程,最终找到了一些相关的策略,这些做法对其他老师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她建议老师们的课题研究内容进一步聚焦,围绕某个方面可能会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便于整个课题完整、有效、深入的实施。张虹教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如加强相关文献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课题研究的领域,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聚焦研究主题和内容,尤其是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她鼓励老师们在循证教研的路径上不断前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朱晓燕教授做线上点评指导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做线下点评指导


第二轮圆桌访谈与专家指导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小学部副主任、年级组长欧沛老师积极推动学校的课例研修活动,同时也深度参与本校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实践研究”课例研修项目。课例研修提升了团队教学资源开发和语篇挖掘能力,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教研组长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也取得显著进步。欧老师在研修中深化了自身对领导力的理解,实现了从个人成长到团队协作的转变,增强了规划统筹意识和激励团队的能力,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欧沛老师在圆桌访谈环节分享展示

北京十一学校初中英语课程Ⅱ首席教师、初一英语教研组长李玉玲老师带领她的教研团队,积极进行“课程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和实施研究”。她们从作业设计的痛点出发,多方收集数据,利用鱼骨图分析对问题进行归因,进而确立了作业设计的五个基本理念,形成了结构化作业设计流程,并开发了单元作业设计的工具,积累的案例助力了课程视域下的学科校本资源建设。通过区级研修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李老师对于骨干教师领导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将其解读为前瞻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并期待继续致力于教研组团队文化建设与初中英语分层分类课程的研发。


李玉玲老师在圆桌访谈环节分享展示

北京市育英学校高中学部主任(副校长)、年级组长吴波澜老师带领团队开展了“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她和团队一道,从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聚焦核心问题,依托于市区丰富的研修课程,进行课例研究,实现了组内教师的合作、反思与教学进步,形成了个人与集体丰富的研究成果。吴老师认为,骨干教师提升领导力,一方面需要不断修炼“内功”,用自身扎实的专业能力引领他人,发挥辐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调动老师们的效能感和情绪智力,帮助释放组内老师的潜能,智慧工作,共同进步。 


吴波澜老师在圆桌访谈环节分享展示

基于第二轮访谈中三位成熟骨干教师的展示分享,张虹教授与朱晓燕教授相继做精彩点评指导。张教授首先高度肯定和认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英语学科研修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认为这些项目切实提升了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领导力。同时,她指出,三位老师坚持以循证思路发现和聚焦“真问题”、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紧密围绕问题积累数据、积极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推动研究;其次,张教授为三位老师持续深入开展后续研究、形成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中肯建议:一是将现有研究和开发的相关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推广应用,辐射学校、区域;二是进一步围绕研究主题和关键概念,加强重要文献的拓展阅读;三是要更加注重AI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最后,她还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领导力、如何聚焦特定现象和问题开展有关教师领导力的相关培训研究给出了深入思考和前瞻性建议。朱教授在此基础上又补充指出,骨干教师开展的研究需要与课例改进融合起来,应特别注重三个关键点:一是研究选题应当产生于真实的问题(problem-based);二是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各类量化和质性证据的收集(evidence-based);三是研究的结果要有数据的充分支撑(data-based)。 


英语骨干教师领导力提升倡议

论坛最后环节,王永祥副主任向所有参会者播放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结合研修主题、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精心制作的视频——海淀区英语骨干教师领导力提升倡议。


英语骨干教师领导力提升倡议

本次海淀区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论坛对全区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而言,是大家共同经历的一场思想碰撞和智慧交流。骨干教师代表的分享展示,为深化海淀区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两位专家的点评指导,为海淀区骨干教师持续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中更好地发挥领导力指明了方向。论坛所采用的一些创新形式,也成为骨干研修项目组设计组织相关互动研讨与分享交流活动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干货满满”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也得到了线上、线下英语骨干教师的欢迎和肯定。


现场参会教师用“出门条”的形式表达参与感受与学习收获


部分现场参会教师与专家、项目组负责人合影留念


活动感受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张宏光:今天的论坛形式新颖,主题鲜明,论坛内容涵盖小、初、高不同学段教师的研究方向,注重了研究的贯通性,具有互相启发的意义。将研究过程采用切片式呈现,为参与老师提供了清晰的示范,专家的介入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实践案例分享,全面且深入,给予了骨干教师宝贵的指导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持续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 张晓明:在本次学科骨干教师论坛中,我看到了不同学校基于学科“真问题”所做出的探索,一个个让人身临其境的分享让人在感慨课例研修丰硕成果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教师发展领导力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更对辐射整个教研组的成长至关重要。相信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专业培训与行动研究,我们每一个教师发展共同体都会为学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KY.COM附属实验学校 曹亚光:参与本次学科骨干教师论坛有“三动”:一是感动——六位汇报老师的研究探索精神令我深感佩服,同时也感谢她们为引领团队发展所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真心希望我们的教师队伍里再多一些像他们这样持续致力于专业成长的骨干力量;二是触动——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和专业指引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在现场想到了许多新颖的研究角度并梳理清楚了很多研究思路,同时也深深感慨专家们精微敏锐的专业眼光,这是多年不断钻研才练就的专业素养;三是行动——关于此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教师领导力”,我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并明确了今后的行动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 金伟:有幸参加此次论坛,我感触颇深。圆桌访谈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3位青年骨干和3位成熟骨干,从小、初、高三个学段动态化地呈现了基于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一张张研究图谱,成为我们开展研究的示范。专家点评则提示我们关注真问题、做循证研究、用AI助力研究以及努力提升领导力等。三位培训者精心打造的虚拟数字人发布倡议和总结环节,带领我们回首来时路,展望未来图。我相信今天的“共修•共研•共话领导力提升”的论坛,定将开启我们 “同心•同向•同行”的教科研新路!


文:谭文明 樊凯 王永祥

图:张烨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