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共建·共研·共享 领导力提升
——海淀区初中劳动、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学科论坛成功举办
2024-06-26 16:47

为深入展现海淀区本届初中劳动与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研修成果,构建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通过优秀研修成果辐射推广,激发更多中学劳动与通用技术教师实现专业进阶发展。2024年6月19日上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技术教研室举办了主题为“共建·共研·共享 领导力提升”的学科论坛。本次论坛汇聚了北京教育学院人工智能与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教授及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来自全区的近百名初中劳动与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与分享在课程育人方面的创新实践与领导力提升之道。 




论坛现场

论坛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劳动教研员陈雪梅主持。陈老师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论坛的核心意义,并清晰地阐述了整体的议程安排。本次论坛主要探讨课程育人视角下,初中劳动与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在价值观念、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四个关键层面的领导力提升。来自初高中两个学科领域的八位杰出骨干教师,与在场的各位老师进行交流与分享教学智慧和实践经验。


陈雪梅老师主持论坛


环节一 价值领导力分享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南校区郭秀丽、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陈清伟两位老师围绕价值领导力,结合真实的教育叙事进行了分享。 


郭秀丽老师分享                              陈清伟老师分享

郭秀丽老师以“破茧成蝶  温和而坚定的等待——我的育人故事”为主题进行分享。她用具体生动的教育故事,阐述作为一名骨干教师,面对复杂学情、学生个体差异等挑战时的具体育人行动与收获,提炼从“以劳育为基础,完善发展人格”“以技能为依托,增强自尊自信”“以兴趣为导向,促进全面发展”三个具体举措,彰显课程育人的深度思考。 

陈清伟老师分享主题是“科学教育的坚持与进化”。她从价值领导力在科技教育中的表现出发,介绍学校科技教育现状、相关科技课程,阐释科技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及价值的塑造,并提出立足教师领导力提升促进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具体策略。


环节二 教学领导力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长焕、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崔晓红两位老师围绕教学领导力,立足真实教学案例进行了分享。 


刘长焕老师分享                          崔晓红老师分享

刘长焕老师以“立足素养 融合创新”视角,基于具体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的设计进行分享。针对“百草园智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个跨学科教学案例,从教学内容及现状、教学理念与创新点、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及反思等层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说明,体现出 “五育融合”的视域下、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整体探索与实践。

崔晓红老师围绕“学校劳动课程的项目化探索”主题,提出基于产品化教学模式推进学校劳动课程项目化实施的探索与实践。展现学校基础核心课程、融合拓展课程、特长赋能课程构成的劳动课程体系;提出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化教学模式实施路径,用四个具体案例凝练出对劳动课程育人的“劳心劳力,亦知亦行”价值的实践成效。


环节三 发展领导力分享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崔淼、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李晟宇两位老师围绕发展领导力基于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进行了分享。 


崔淼老师分享                             李晟宇老师分享

崔淼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信念如馨,初心如故-我的专业成长历程”。她从信念初心出发,简述自己积极面对专业发展的挑战、把握专业发展的机遇、获得的勇气与动力;从区级教研共同体、校内外备课共同体等角度,展示成长与陪伴的双向多维赋能;就进一步发展提出坚持、奉献、传承、创新的行动宣言。 

李晟宇老师基于在教学共育、跨学科延展以及个人领导力建设中的成果,分享“以多维发展践行领导力”的思考与行动。以自身面对学科教学不同阶段的认知和理解迭代,概述以教学项目变革发展领导力、以沉淀和输出促进领导力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教师发展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环节四 学术领导力分享

北京第二十中学张振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何玲燕两位老师围绕学术领导力基于教学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分享。 


张振峰老师分享                           何玲燕老师分享

张振峰老师分享主题是“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他以 “如何提升学生对评价指标的认同感研究”课题为例,展示了他在学术领导力方面的实践和成果。围绕课题研究内容的不断迭代和发展,提出基于问题驱动的课题研究实施策略并展示研究实践成果,展示自身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

何玲燕老师以 “教·研协同 全面发展——从“教”走向“研”的行动与思考”为主题,剖析了教师从教学纵向研究的角色定位,提出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她以“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成果转化方式”为例,提炼将常规单元教学设计转化为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与路径,提出不同的研究视角,梳理生成相应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分享,充分展现了她在学术领导力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专家点评


于晓雅教授点评

北京教育学院于晓雅教授对8位骨干教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期论坛整体体现出海淀区的骨干教师都在努力做有思想的实践者。她强调,价值领导力是骨干教师其他领导力的基础,既是最上位的引领,也是最根本的要求,是骨干教师成长的第一步。 


在价值领导力方面,于教授强调,价值领导力核心是“价值观,责任感和以身作则”,关键是塑造和传播,要体现对学生的塑造以及价值观的传播。郭老师通过三个案例故事,展现了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执着追求;通过帮助孩子突破局限、重塑自尊自信,体现了“润物细无声,育心细如丝”的劳动教育情怀,彰显了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和智慧。陈老师表现出来的价值领导力,更多体现在她的教育信仰、教育价值观、以及自身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她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言行,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于教授认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生态,使学生面对教师能“观其行而自勉”。 

在教学领导力方面,于教授认为其核心是“引导、激励和塑造”。崔老师的案例展现出她在课程育人中实践了教学领导力,具体表现为聚焦关键问题和核心任务,实现素养落实、概念建构、迁移应用和持续理解。刘老师通过“百草园智慧管理系统”单元设计中目标确定与学习任务解析,呈现出对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在发展领导力方面,于教授强调其关键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崔老师以具体的教学实例,提出自己专业成长的策略、感受,展示自己的成长之旅,以及伙伴团队的共同成长。李老师以教学项目变革促进发展领导力,以成果沉淀和输出促进领导力,通过自我认知、自驱力促进自己发展,进而推动学生发展。 

在学术领导力方面,于教授认为“凝练”是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关键。张老师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个人专业成长,也提升了团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体现了张老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领导力。何老师通过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成果转化,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她设计的开放性学习环境、引领性的学习主题和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案,体现了她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和学术深度。 


张桂凤老师总结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通用技术教研员张桂凤进行学科论坛的总结。张老师感谢于教授通过自身的思考,帮助骨干教师建立系统的知识联结,提升骨干教师对于价值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发展领导力、学术领导力的深入理解与学习应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张老师希望骨干老师们在于教授高端引领和指导下,继续消化吸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珍视成长中的点滴,有意识的收集整理、提炼升华,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互相赋能,共同成长! 


活动感受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曹惠娟:今天的骨干论坛活动,聆听了优秀老师们的经验分享,深受启发。理工附中的郭秀丽老师用爱感化学生,一步一步引导调皮捣蛋的学生变得优秀。北大附中的陈清伟老师,在教学和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工程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促进了学生们的终身学习。两位老师们以身作则,通过教学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真正体现了价值领导力。此次论坛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深感自己作为海淀教师的幸运。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持做事的热情,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北京育英学校 刘晓明:参加骨干教师论坛,聆听了八位教师分别从价值、教学、发展、学术四个方面领导力的经验分享,收获很大。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和剖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感受到了学科独特的魅力。作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我也要向发言的老师们学习,在教学上积极探索,用自身专业的成长去影响学生,在团队中勇于担当,为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吕苗苗:聆听了骨干教师的分享,给我很多启发与触动。老师们在“价值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发展领导力、学术领导力”四个维度从实践经验的角度做了深入的引领,让我感受到在教育领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情怀。这种情怀驱使着教师不断追求更高的教育目标,以更好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我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北京十一晋元中学 尚剑宇:各位骨干教师分享的教师领导力方面的研究和工作成果,以及北京市教育学院专家于晓雅老师的专业点评和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指导,以及开展新工作的勇气。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地方是,作为劳动老师,我们平时可能更多的关注于教学生做事情,对于其中的价值引领有些忽视。而价值领导力却是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最大。感谢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组织这样一次专业、针对性强的学习活动,未来希望还能多多组织类似这样的研修活动。


文:陈雪梅、张桂凤

图:李丹、尚剑宇、翟金泉、陈雪梅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