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
——北京市书法学科全域教研课堂教学交流展示现场会(海淀-怀柔)在海淀区顺利举办
2024-06-17 11:02


2024年6月5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北京市书法学科全域教研课堂教学交流展示现场会(海淀-怀柔)在海淀区顺利展开,本次活动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美术教研室主办,KY.COM、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协办,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承办。 


此次教研活动以进一步推动北京市书法学科全域教研领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继续以“普及书法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树立文化自信”为宗旨,探索将智能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北京市书法教研员李祥魁老师、KY.COM中学书法教研员耿国华老师、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中学书法教研员沈振老师、怀柔区小学书法教研员李建山老师,以及来自海淀区、怀柔区等区书法教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圆明园校区、上地校区、怀柔校区教师们参加了本次线下听评课交流活动,部分未能到场的老师通过线上直播观看本次活动全程。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执行校长毛筠参加了现场活动并致辞。毛校长对学校的书法教育非常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同时还介绍了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在书法教育教学和美育方面做出的工作,感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书法教研室给学校提供的这样一次展示的机会,欢迎各位老师来到上地实验学校,对各位专家老师给予两位老师的指导表示感谢,希望市区教研能够给学校更多展示机会,在市区教研的引领下共同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的书法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学校书法教育能够更上新的台阶。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执行校长毛筠致辞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史俊备老师开展了《以书传情·制作书法艾草花束》研究课,引导学生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契机,探索以真实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课程伊始,同学们和史老师通过“碰拳有惊喜,彩绳道安康”的游戏点燃本节课的学习热情。随后通过AI技术展开与屈原的时空对话,探索楚简帛文字的气度,感叹书法穿越时空的发展。“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同学们通过书写“端午安康”感受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寄托情感和心意的方式,更在制作艾草花束的过程中让书法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书法学习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延续,探索创新更能书写书法文化的新篇章,本节课在此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实践。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史俊备老师《以书传情·制作书法艾草花束》研究课

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宁凯老师,以《团扇送考·胜意》为主题,以端午赠扇习俗为线索,引导学生以赠送高考生扇子为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课堂中关注学生书写的过程性评价,通过单字练习、结构布势、团扇章法、集字创作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和艺术魅力,与国画跨学科,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宁凯老师《团扇送考·胜意》研究课

两节市级研究课以后,开展了书法教学研讨活动。参会教师就两位老师的这两节研究课以及中学书法教学开展了研讨,研讨活动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书法教研员耿国华老师主持。 


参加研讨的部分教师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书法教研员耿国华老师主持书法教学研讨

北京一零一中学陈默老师开展题为《以书法为纽带推动跨学科美育》的分享,陈老师向与会老师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在书法教育方面的发展及成果。北京一零一中坚持“基础宽厚、富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设有必修课、选修课、社团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多种形式的美育课程,其中书法课程二十年来从不间断,近十年围绕书法展览做了多次跨学科学习课题研讨会,推出书法跨学科美育研究课30多节;开展集团春联大会、北京一零一中书画精品展、集团书画艺术大会等各类书法活动;以书法为纽带,探究美育路径和有效策略,形成书法活动美育课程群等。 


陈默老师发言

最后,北京市书法教研员李祥魁老师对本次现场会进行了点评与总结。

李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本次活动是海淀区和怀柔区中学开展的一次跨区联研活动,海淀区和怀柔区在书法教学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李老师认为从本次现场会看到了一零一教育集团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看到了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数字功和开展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语言、教态、示范书写等各方面表现优秀。李老师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以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导向下的学科综合与跨学科主题研究为重点,分享优秀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书法学科全域教研的发展。他强调,书法教育要贯彻九年一贯教学,从小学阶段的“埋种子”到中学阶段“护成长”,每个阶段的书法教学重点是不同的,书法老师要明确“四维书法教育”理念,贯彻“汉字文化、经典碑帖、实用硬笔”为基本教学内容,重视文化艺术熏陶,以汉字自信推动文化自信。李老师最后鼓励各位书法教师,书法教育责任重大,要扛起传承文化艺术的大旗,让学生在感受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北京市书法教研员李祥魁老师点评和总结


部分参加活动老师合影留念

参 会 感 想

北京市八一学校 王伟老师:参加北京市书法学科全域教研课堂交流,我深受启发,心中充满了对这次活动的赞美与感慨。 

首先,这次活动展现出了书法教育的创新性和前瞻性。通过参观学生书法展、观摩两节公开课以及聆听优秀学校的美育成果,我深刻感受到了书法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两位老师的公开课,不仅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而且融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AI技术、跨学科融合等,使得书法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这次活动体现了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从活动组织到课程安排,再到专家点评,都展现出了对书法教育的高度关注和精心策划。 

总之,这次北京市书法学科全域教研课堂交流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并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能为书法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天天老师:有机会参加此次活动,收获良多。两位书法老师匠心独具,将书法之美与端午文化巧妙相融,利用课堂搭建起了沟通古今的桥梁,体现出书法学科独特的文化魅力。教研员等专家的精彩点评,令人备受启发,为我们理解与探索书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张彤:有幸参加本次书法学科的教学展示活动,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令我印象深刻。漫步书法展厅,学生作品形式新颖,书体多样,取法正统,展现了该校学生较高的书法水平。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让我耳目一新,课程主题紧贴时事,并以艾草花束和团扇作为成果展现,强调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迁移。非常期待下次的课堂展示与教学交流活动。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李昀珊老师:在美育跨学科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非常感谢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和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提供了这次宝贵的跨校学习机会。两位老师的书法课堂异彩纷呈,深受启发。课堂以中国节气作为元素,通过扇面书写、走秀和制作艾草花束的形式,让书法之美融入生活,潜移默化的浸润学生心灵。北京一零一教育集团的书法学科作为特色课程与多学科进行融合发展,硕果满满。此次学习很有意义,让自己在书法课程创新方面有了更深的思考。 


文:耿国华、史俊备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