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初专委”)、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育局主办,KY.COM支持,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师发展中心、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承办的“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14站)”——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成功举行。
会议以“文化视域下的课程育人体系构建”为主题,包括三个单元的内容:领导致辞、讲话,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14站)——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面向未来·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10)。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同行,近300人现场参会,1万余人线上观看直播。
内蒙古兴安盟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仲春,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政府副旗长杨乌兰,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双勇,初专委副理事长、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吴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郑葳,初专委秘书长、KY.COM党委书记申军红,初专委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改实验部副主任高淑英,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静媛,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天龙,KY.COM校长助理、中学教研室主任陈颖,KY.COM数学教研组组长、教研员黄延林,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荷花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双勇主持第一单元的会议。
吕双勇局长主持
第一单元 领导致辞、讲话
内蒙古兴安盟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仲春在会议上致辞。
张仲春局长致辞
张仲春局长首先向初专委对本次活动筹备给予的专业指导表示诚挚感谢。
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早实践地。多年来,盟委、行署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同时借助京蒙协作、中组部“组团式”帮扶、长兴教育联盟等有利契机,积极主动对接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盟外名校强校的结对共建。
此次活动对深化全盟教师队伍建设、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场“及时雨”。兴安盟教育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新路径,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全面推进兴安盟教育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政府副旗长杨乌兰在会议上致辞。
杨乌兰副旗长致辞
杨乌兰副旗长向关注支持科尔沁右翼前旗教育事业发展的初专委、KY.COM和社会各界表达诚挚谢意。
京蒙协作已经成为引领科尔沁右翼前旗各校科学规划办学思路、深度挖掘办学理念、快速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综合平台。科尔沁右翼前旗坚持以“建设教育强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定落实“双减”政策,有序推进新中高考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未来,科尔沁右翼前旗教育将持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两条主线,强化三个聚焦,突出五个重点,在八个方面上下功夫,实现党建引领更有力度,教育发展更有厚度,综合改革更有深度,队伍建设更有宽度,服务保障更有温度,努力在发展中争先创优,勇毅向前。
初专委副理事长、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吴甡在会议上讲话。
吴甡副理事长讲话
吴甡副理事长代表初专委和罗滨理事长对与会领导、专家和教育同行表示热烈欢迎。
初专委基于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的定位,聚焦关键,凝聚智慧,深入研究和探索初中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六大学术品牌活动。
“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作为在全国深受欢迎的学术品牌活动之一,坚持政策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术引领,聚焦初中教育面临的重点、难点,搭建交流研讨平台;坚持立足实际,走进四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提炼特色经验,展示办学成果。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多元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今天走进的第三中学是科尔沁右翼前旗代表性的优质学校。
未来,初专委将继续协力聚智,为推动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单元 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14站)
——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
初专委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改实验部副主任高淑英主持第二单元的会议。
高淑英副秘书长主持
初专委“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14站)走进了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会上首先播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视频。
学校经验介绍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校长周立权以“基于‘尊重教育’理念 建设学生幸福成长的‘百草园’”为题做经验分享。
周立权校长做经验分享
“尊重教育”的建构:(1)利用校内资源,建设特色课程。基于“尊重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建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百草园”课程体系。(2)打造“尊重课堂”,培育核心素养。通过一个课堂模式、两个学习共同体、三类专题研究、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五维评价,实现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方针。(3)倡导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家校平等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育人机制。
“尊重教育”的实践:(1)以党建为引领,为实施“尊重教育”保驾护航。(2)以德育为先导,为实施“尊重教育”凝心铸魂。围绕“尊重教育”的校园文化,构建“1245”德育育人体系。 (3)以课程为根基,为实施“尊重教育”夯基固本。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业务副校长刘海英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尊重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为题做经验分享。
刘海英副校长做经验分享
1.“尊重课堂”的主要内容。围绕育人目标和课程理念,确立了“一核、二问、三导、四用”的教学模式。“一核”即核心素养的培养,“二问”即聚焦问题的设置,“三导”即以学定导的教学策略,“四用”即知识体系建构与应用。2.“尊重课堂”的实施推进。通过组织建设、制度保障、研究推动,确保“尊重课堂”落地生根。3.“尊重课堂”的优化发展。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课堂观摩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数学教师、教科研部干事张萌萌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为主题呈现了一场生动的现场课。
授课现场
本节课贯彻“学生为点、激趣为线、尊重为面”的教学理念,落实“尊重课堂”模式。以探究百草园中的芍药花问题为导入,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支架,灵活运用独立探究、师生合作、小组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校本研修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中学数学组教师围绕“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的主题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主题教研活动。
主题教研
教研活动主持人史美琳老师介绍了数形结合思想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授课教师张萌萌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进行反思。杨振铎、纪海燕、刘秀晖、孙立艳四位老师重点聚焦学习目标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学习活动的问题设计中体现出的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充分发挥教研成于研讨、深于反思、归于成长的作用。
专家点评
初专委秘书长、KY.COM党委书记申军红结合学校的展示做点评指导。
申军红秘书长做点评指导
1.办学理念。 学校整体育人体系架构清晰,学校文化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要整体考虑办学使命、办学愿景和价值观,明确发展方向、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把办学理念转化为办学战略、目标和教育教学行动。 2.课程建设。“百草园”特色课程体系围绕办学理念,以国家课程为核心,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夯实国家基础课程,开设拓展课程,很好地处理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建议进一步明晰“三有”育人目标和学校育人目标的关系。 3.课堂教学。 “一核、二问、三导、四用”的“尊重课堂”具有前瞻性。观摩课具备好的学习活动、有价值的学习任务的特征。学科校本教研体现了学校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和良好成效。
KY.COM数学教研组组长、教研员黄延林结合学校的展示做点评指导。
黄延林老师做点评指导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有趣有味”,学生有兴趣,能感受到数学的味道。1.数形结合的实施路径。以数解形、以形助数能保证严谨性,从数到形、从形到数的过程揭示数、形的特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2.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整体把握教授内容,知道教学内容“从哪来”“到哪去”“学生有什么”,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明确发展点,找准障碍点,设计能够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学习任务。3.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生对数学抽象的深度可以分为简约、符号、普适三个阶段,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就水到渠成。 建议:及时梳理和总结,形成系统、可传承的主题教研成果,发挥辐射作用。
第三单元 “面向未来·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10)
校长论坛聚焦“文化视域下的课程育人体系构建”主题,由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荷花主持。
张荷花主任主持
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郑葳做题为“文化视域下的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的主旨报告。
郑葳副教授做主旨报告
一、学校课程建设现状。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存在求量、求异、求同,课程开发主体错位、课程实施模式化等问题。
二、课程内涵。课程是有机的生态系统,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等课程开发共同体以及教材、环境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交互作用,保持动态平衡。
三、学校课程育人体系建设的策略。1.顶层设计,植根文化。价值引领实现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系统化。2.素养驱动,育人为先。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凝练本校学生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3.转变观念,关注成长。课程改革要与学生成长建立起密切的意义关联。 4.问题导向,科学开发。通过需求分析,建构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体系,确立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有效实施课程,开发与应用课程资源,开展课程评价,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校长论坛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叶红娟以“挖掘地域资源育人价值 构建‘草原文化’特色课程”为题,分享科尔沁右翼前旗区域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的理念和实施方法。
叶红娟副主任做主题发言
1.凸显草原文化课程特色。草原文化为北疆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课程回归自然,众筹共享,注重多学科知识融合,关注学生的“具身体验”。2.开发课程核心内容。精心设计畅游杭盖、畅谈文化、畅学技艺、畅意游学课程,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少年。3.保障课程科学实施。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实施管理支持体系,以课堂教学、学科拓展、社团活动为载体。 4.完善课程质量评价。开展学习态度、实践探索、情感体验和学习成果等维度的评价。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安永春以“构建‘追梦人’课程体系 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题做经验分享。
安永春校长做主题发言
1.育人目标与课程理念。(1)育人目标:培养至真至善、才干出众、健康阳光、身心两健的合格接班人;(2)课程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执着的追梦人。2.课程建设内容与实施。(1)课程内容:军校特色课程。(2)课程实施:将军事实践和红色资源融入“追梦人”课程体系,逐渐形成“12345”实施模式,即1条英模路、2个社团、3处教育场所、4个训练队、5类军事课程。 3.课程建设成效。课程使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怀。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大坝沟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贾晓锐以“构建‘幸福课程’体系 赋能学生全面发展”为题做经验分享。
贾晓锐校长做主题发言
1.课程体系构建。根据国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基于学校“幸福教育”的理念,构建学校六大课程体系,立体式上下联动,分年级递进式实施。 2.课程有效实施路径。通过幸福课堂、幸福实践、幸福研学、幸福社团、幸福劳动,有效实施课程,建设实践基地,丰富实施载体,完善效果评价。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初级中学书记、校长孔国红以“共识 共生 共行: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湘湖实践”为题做经验分享。
孔国红校长做主题发言
1.共识:构建文化体系,重树优质教育发展新理念。总结学校办学经验,挖掘湘湖文化底蕴,提出“润泽身心、涵养文明”办学理念。2.共生:重构课程体系,扩大优质学科课程供给量。 (1)国家课程以构建“智慧课堂”为核心,夯实基础;(2)拓展类课程以发展“多元能力”为核心,人人出彩;(3)研究类课程以发展“综合能力”为核心,项目推进。3.共行:推进评价改革,打造优质学子倍增生长点。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专家点评
KY.COM校长助理、中学教研室主任陈颖做点评指导。
陈颖主任做点评指导
1.优势特色。(1)深度融合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地域资源;(2)充分体现顶层规划、统筹架构的课程建设思路;(3)基于课程建设理论,实现课程建设的规范化。 2.建议。(1)发挥区域研修机构的专业引领作用,完善区校同频共振的“共研、共建、共享、共改”课程建设机制;(2)进一步优化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育人功能,开启课程建设“从有到优、从优到精”进阶迭代的新阶段; (3)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注重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郑葳做点评指导。
郑葳副教授做点评指导
1.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区域的整体规划。行政主导、教科研赋能、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建成共同体,推进改革。学校要提升校长的领导力,科学构建学校文化、课程体系。课堂的学习力、学校的领导力、区域的决策力,三力协同,才能真正保证课程体系的高质量建设和实施,实现区域、学校、课堂的系统变革。课程建设是行动研究的过程,需要责任、情怀和担当,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2.改革是一种思想的变革,是一种文化的变革,是一种观念的变革。教师观念变革的一小步是学生成长和学校创新的一大步。
本次会议对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专委将继续走进更多学校,携手更多专家、校长、教师,协力聚智、创新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文:常琨、陈晓月、张晓、于淑荣、王建荣、包铁梅
图:敖春光、王连奎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