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下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第六期导师制研修启动会在海淀进校隆重召开。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吴谨,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科长左滨、副科长张艳,海淀区教育人才中心主任赵殿涛,海淀进校书记申军红,海淀进校校长姚守梅,海淀进校校长助理、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主任邵文武出席会议。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第六期顾问、组长、导师和学员,海淀区各教育集团分管教师培训的校级干部、各学区教师培训负责人,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来到会场,慰问新一届顾问。
杜荣贞书记来到会场慰问顾问
大会由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左滨科长主持。
左滨科长主持
会议首先播放了专题片《星光同行——海淀名师三年成长之路》,聚焦第五期导师和学员的研修日常,讲述了学员们在导师和学科组的引领和影响下,不断克服专业上的挑战和障碍,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难点,最终实现了专业成长和飞跃。
海淀教育两委对在第五期研修中表现突出的30位导师、58位学员进行了表彰。第五期组长宋诗伟老师和优秀学员王华蓓老师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
二十中宋诗伟老师作为第五期组长代表,感谢了海淀区两委和名师工作站搭建的平台,三年期间,导师和学员们通力合作、共同学习、一起努力,圆满完成了研修任务。宋老师也对新学员提出了三点期望,希望大家珍惜在站研修的机会、担当起骨干教师的责任、有超前的研究意识,在区域层面引领学科建设、带动团队发展,为海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宋诗伟老师发言
八一学校王华蓓老师作为第五期学员代表回顾了自己研修经历,从读书与专业成长、实践与反思改进、学习与成果总结三方面汇报了专业进阶的过程,在导师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团队同伴的陪伴下,自己提升了理论素养,拓展了专业视野,改进了课堂教学,凝炼了学习成果,三年研修收获满满!王老师鼓励新学员努力修炼内功,向导师求教,向同伴学习,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
王华蓓老师发言
海淀进校姚守梅校长宣读了《关于聘任海淀区名师工作站顾问、第六期学科组长及导师的决定》,左滨科长、申军红书记、姚守梅校长先后为名师工作站第六期顾问、导师组长颁发了聘书。
海淀进校姚守梅校长宣读聘任决定
为第六期顾问颁发聘书
为第六期导师组长颁发聘书
清华附中白建娥老师作为第六期组长代表发言,她提到,名师工作站是海淀区每一位追求进步的老师梦寐以求的地方,在这里,她一路从学员成长为导师、从市级骨干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如今作为新一期组长,一定将名师工作站的优秀传统、研修文化传承下去,落实培养细则,做好学科组规划,推进课程实施,尝试“共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攻坚一个课题”“掌握一项技术”,为海淀区培养一支潜心研究、努力实践的学科团队。
白建娥老师发言
红英小学刘素娟老师作为第六期新学员代表发言,她提到,能进入名师工作站学习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很多真实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入站之后,她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规划,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希望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前辈们的智慧结晶,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辐射带领团队实现共同成长。
刘素娟老师发言
海淀区名师工作站邵文武主任对导师制工作进行了汇报分享。首先,邵主任对第五期导师制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完善的研修组织与活动机制,构建了具有海淀特色的骨干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形成了“区域-学校-团队-个人”辐射带动的研修生态和“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研修文化,第五期研修成果丰硕、导师和学员专业进阶明显。其次,邵主任从研修目标、研修课程、培养方式、考核评价四方面分别介绍了特级种子教师和第六期导师制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
最后,邵主任提到,名师工作站是不同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跨校际的区域合作学习,是志同道合的团队在一起研究、示范、引领、带动、成长的过程,希望通过项目来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导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链式传递、良性互动,形成多方共赢的规模效应。
邵文武主任汇报分享
海淀区教工委吴谨副书记代表海淀区教育两委讲话。吴书记认为海淀区教育两委一直高度重视海淀区名师梯队建设,2005年成立名师工作站,2011年成立特级教师研究中心,汇聚了全区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和专家名师,一直致力于海淀区骨干教师的培养,千余名优秀教师从这里成长、蜕变,是海淀区最优秀的教师团队,对所有为这支队伍的培养付出心血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
吴书记指出,今年是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年和课程教学改革年,在此背景下,导师制研修培养方案,由教育两委、海淀进校、名师工作站规划、设计、研讨、审核形成,针对海淀区骨干教师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
吴书记代表教育两委对第六期导师和学员提出三点希望:1.乘势而为,时不我待。老师们要克服工学矛盾,进站之后做好规划,聚焦教育教学关键问题开展研究,高质量完成研修任务。2.教学相长,全员跃升。导师制研修是学习共同体,老师们要在团队中相互扶持、相互学习、携手前行,实现团队共同成长。3.聚焦问题,深耕细研。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生,需要各位老师在区域层面带领所有教师深耕细研,努力承担职责和使命,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海淀区教工委吴谨副书记讲话
最后,主持人对大会进行总结,希望各位导师和学员要把个人发展和学校、集团、学区发展和全区基础教育队伍建设有机融合,形成聚合发展的效应,发挥海淀区教育人才队伍的优势,为海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此次会议全面回顾与总结了名师工作站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做出的实践与探索,标志着第五期学员圆满完成了研修任务,第六期入站的206名导师和477名学员正式开启为期三年的研修之旅。通过梳理与总结,导师和学员对未来三年的研修有了更为直观、深入的感受和认识,对全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名师工作站
图:张烨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