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上午,海淀进校组织召开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开题会。北京教育学院何彩霞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伍芳辉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陈玲副教授三位专家指导点评。海淀进校校长助理、中教研主任陈颖,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海淀进校教科室教师深度参与、互动交流。本次开题会由教科室杨智君老师主持。
开题会现场
杨智君老师主持
开题交流
7位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核心成员代表课题组,围绕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等方面作开题陈述。7项课题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研究团队紧密结合日常教学与教研工作,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科学教育、教师研修课程建设、技术赋能精准培训等方面展开精心设计和实践探索,旨在为教学提质与教研创新提供更多专业支撑。
各课题组汇报开题
专家点评指导
何彩霞教授、伍芳辉副教授、陈玲副教授对7项课题进行了细致并有针对性的点评。专家们高度肯定了7项课题选题的时代性,几项课题都指向新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将研究与研修工作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前瞻性地思考如何将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手段转化应用到教师研修工作中,指向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几项课题研究内容清晰聚焦,文献梳理全面,研究方案具体,可操作性很强,体现了扎实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同时,专家们对于7项课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个性化指导,并提出了下一步的修改方向:
聚焦内容:明晰核心研究问题,梳理研究逻辑和主线,细化目标定位和研究内容。建立关联:研究内容和测评分析的维度要与教研和培训的维度更好地建立关联,实现从教师行为到能力提升的转化。选准素材:要在丰富的实践探索中选取合适的、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研究载体和案例素材,对研究内容有更好的支撑。关注个案:要关注研究发现的普遍的规律与教师个性化成长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指导的突破点。
何彩霞教授点评指导
伍芳辉副教授点评指导
陈玲副教授点评指导
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中教研主任陈颖代表课题组对三位专家的莅临和专业支持表示感谢,对课题团队的前瞻性探索和创新性实践表示肯定,并表态教科室会做好课题管理与指导、成果提炼与转化等服务支持工作。同时,陈主任也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注理论引领和扎根实践。各课题组要认真聆听并深入理解专家的指导建议,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设计;课题研究应与教研工作融合推进,在多轮次实践中明晰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坚实的支持。提升证据意识和成果意识。研究是一项严谨的工作,要严格遵循既定研究设计和方法论,在实践中持续研究、提炼和反思,并将产生的新结论和新成果,及时整合应用在日常教研中,促进教师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过程管理和团队发展。课题组成员要密切关注研究的关键节点,确保研究任务按照既定时间有序推进;增强团队内部交流,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成长。
陈颖主任讲话
开题启新篇,研思行致远。做好开题设计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专家们专业精准的建议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帮助各课题组逐渐清晰化、具体化、规范化,指明研究方向,积蓄前行动力。各课题组会及时调整方向,继续深化研究,以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促进海淀“大教研”迭代升级,高品质服务海淀教育发展。
合影留念
文:教科室
图:徐磊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