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跨学科融合 跨学段联动:人才培养的教研新动能
——海淀进校第六届教科研年会圆满召开
2024-03-14 11:05

2024年3月11日上午,KY.COM召开第六届教科研年会,大会聚焦“跨学科融合 跨学段联动:人才培养的教研新动能”主题,以案例分享、工作坊研讨、专家点评与讲座等形式展开了深入交流和前瞻思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夏雪梅研究员作专家报告和点评指导。海淀进校全体研训人员、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同行共160余人参与本次年会。活动由海淀进校校长助理、中教研主任陈颖主持。 


教科研年会现场


陈颖主任主持 


案例分享

基于项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历史教研员杨红丽老师以“基于项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历史学科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突出问题和设计与实施项目学习的实践流程。杨老师以《圆明园中的飞行棋》为例,带领老师们共同经历“如何避免各学科的拼盘杂糅”“如何避免学科本质的迷失”“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如何得到发展”等问题的解决过程,明确了开展基于项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策略:依据课标、教材、学情来选择项目主题;引导课要提出真实情境下的驱动性任务;探究课要重视评价量规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展示课要关注教师的点评总结和跨学科成果的展示分享。 


杨红丽老师分享案例

提升科学教育育人品质的海淀教研实践

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柳老师以“提升科学教育育人品质的海淀教研实践”为题,汇报了海淀区科学教育的育人路径和教研实践。教研团队在调研区域科学教育现状及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指向区域科学教育重难点问题的实践研究,开发包括科学教育教学法研究、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内容的“5+M+N”教师研修课程,指导教师完善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贯穿学段的科学课程,高质量开展科学教育研究与教学,全方位促进科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张柳老师分享案例

跨学段教研促进素养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研员付丽老师以“跨学段教研促进素养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代表团队从跨学段教研的意义、定位和落实三个层面进行交流分享。数学团队提出素养进阶点为跨学段教学与教研的核心关键,并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设计了知识结构化、思维系统化和素养终身化的纵横双向结构化、跨学段的教学体系;中小学教研员和教师形成合力,努力构建跨学段教研的可迁移范式和推进机制,在调研、教研、考研中多维探索、系统发力,以跨学段之力撬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根本目标。 


付丽老师分享案例


分组研讨与交流展示

案例分享之后,现场参会教师分为6个研讨小组,各组围绕“跨学科主题教学与教研”“跨学段教研”“科学教育指导”等主题,结合学科特点和部门工作,深入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组内研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并在大会上交流分享。 



分组研讨现场

小学教研室主任柏春庆老师代表第一组汇报跨学段教研的思考。组内梳理了跨学段教研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从细致研读课标、构建基本框架、充分调研学情、修正基本思路、融入研修课程、教学实践应用、反思提炼固化几个方面回应了“如何确定进阶问题,构建科学、系统的进阶框架”。


柏春庆主任汇报

师训部副主任王永祥老师代表第二组汇报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困惑与思考。针对“如何把握跨学科教学的‘整合度’”这一问题,组内研讨了跨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程度和教学策略,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关注提供脚手架,组织分工合作,以及多样化的评价。 


王永祥副主任汇报

化学教研室尹博远老师代表第四组汇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思考。组内研讨了问题和困惑,并以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化学跨学科研究课为例,提出了教学活动要遵循问题解决(探究)、学生发展的双逻辑,同时应充分体现主学科核心知识与思路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尹博远老师汇报

资源中心主任助理吴健伟老师代表第六组汇报。组内调研并梳理了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挑战来自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等方面,并针对几个跨学科本质认知问题展开了讨论。 


吴健伟老师汇报


专家点评与讲座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夏雪梅研究员高度肯定了海淀进校多年来在跨学科、跨学段教研实践方面的扎实探索和深入思考,展现了海淀强大的研究和实践积淀,值得推广和学习,同时夏老师也对几个案例分享和小组研讨发言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和回应,要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科、学段间的整合性、关联性和进阶性。

随后,夏老师从学理、教学内容、教与学方式、课程等多个视角与大家共同辨析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概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为了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学生学习和创造性地整合两个或以上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产生整合的项目成果和新理解。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逻辑可以遵循:

融合型:以工程设计思维/艺术设计思维为载体整合多个学科。

组合型:由两个独立的学科子项目构成,整合成为跨学科项目成果。

递进型: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每个子问题的解决以某一学科为主。

冲突型:整体直面跨学科问题,提出在不同学科/专家视角下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科之间的整合。


夏雪梅研究员点评并作专家讲座


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党委书记申军红感谢了夏雪梅博士带来的精彩点评和讲座,感谢3位教研员深刻的实践反思、6个小组智慧的思维碰撞以及全体教研员的积极参与。教科研年会是海淀进校教研员研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一年一度的教科研年会是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老师们认真思考、众筹智慧,共同探索学习方式变革和教研提质的有效路径。同时,申书记提出了三点希望: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深化对统筹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认识。

第二,明晰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数字赋能海淀“大教研”迭代升级,决胜人工智能助力师生成长新赛道。

第三,提升常规工作品质。立足岗位,做好研究、指导和服务等常规工作;部门联动,深入推进跨学科、跨学段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


申军红书记总结讲话

本届教科研年会紧密关注“跨学科、跨学段”这一重要内容,回应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推进育人方式转变,为教研员突破难点工作以及提升专业素养搭建平台、开拓思路、指明方向。接下来,海淀教研还将在学科融合、学段衔接方面做深入探索,以融合促发展,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教研新动能! 


文:教科室

图:张烨、徐磊、张治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