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海淀师训‖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教授作客“名师大讲堂”(第十三期)活动
2023-11-06 10:34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10月27日下午,海淀进校师训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儒德教授作客“名师大讲堂”(第十三期),为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带来“基于认知规律的课堂高效教学”的精彩讲座。本次活动由海淀进校师训部李海刚老师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海淀区、经开区以及对口支援地区的8000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在线聆听报告。

李海刚老师主持活动

刘儒德教授作专题讲座

刘儒德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刘教授以“学生的时间去哪儿了?”引发大家思考,结合“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时间变量,通过圈层图模型呈现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层次结构。其次,刘教授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出发,围绕心理学中“神奇的7±2记忆效应”展开现场互动,引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信息组块化记忆效果更好”等观点,并结合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介绍了固有认知负荷、附加认知负荷、生成认知负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最后,刘教授根据认知负荷的分配机制,提出高效教学设计需要适当定制认知负荷、减少附加认知负荷、增加生成认知负荷,并以“包子馅”和“擀面杖”的比喻,风趣生动地总结了当天的讲座内容。

研修活动现场

讲座结束后,刘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并勉励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争取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争取学生投入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在3个小时的专题讲座中,他将鲜活的案例、有趣的互动、开放性的探讨有机融合,为大家生动演绎了一场课堂高效教学应有的样态。

【背景】

“名师大讲堂”是海淀进校师训部面向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特别设立的高端研修活动,属于骨干教师公共课程。该活动从2022年5月开始到现在已成功举办十三期。每月都会邀请一位人文社科、科学技术、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全国知名学者,面向区域内外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高端学术讲座,旨在通过专家的思想引领,为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图:孙菲

文:李海刚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