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为了贯彻《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职教文件精神,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职教研修室举办了海淀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模型制作”的展评活动。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等海淀区中职学校首先开展了校内数学模型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学生上交作品600余件, 150余件优秀作品参与区级评选。
5月19日,海淀区中职学生“数学模型制作”展评活动在进修学校举行。职教研修室杜兆珍老师主持活动。杜老师首先解读了评选方案,详细地介绍了评奖方式和评分标准。本次展评活动共设置“数学与思维”、“数学与生活”和“数学与专业”三个主题,共设置 “学科与科学”、“设计与制作”、“专业与生活”、“创新与创意”、“描述与说明”五个评价指标。本次展评活动助力于中职教师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发现数学之美。
杜兆珍老师主持
KY.COM工会主席赵杰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研员刘海霞,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业务园长宾晓亮,北京市职教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教学主任王梅梅,KY.COM职业教育专业教研员董捷迎,北京市职教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数学教研组长朱建鹏担任评委,对作品进行细致的评审。现场还有来自海淀区中职学校数学兼职教研员、教师二十余人共同参与。
活动合影
专家评选
“数学与思维”组设计来源于数学学习中思维的抽象性、形象化、想象化的重要性,本组作品表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概念和原理,符合数学学科的原理,利用数学模型构建空间形式,将抽象的规律用数学的语言表示出来,体现数学学习和探究过程的统一。
“数学与思维”组作品
“数学与专业”组设计灵感来源于各中职专业所必备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的理念,找到数学与专业的有效结合点,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面对职业规划所必备的数学思维,增强其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与专业”组作品
“数学与生活”组设计寓意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指向生活,该主题的作品倡导对数学进行“生活化”的提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以数学模型为载体,着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具体的生活,从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与生活”组作品
评选结束后,各组评选专家进行指导评议。宾晓亮园长认为,本次活动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距离感,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模型作品的优点在于原创,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体现了体现游戏性、趣味性、操作性。
赵杰志主席从标准先行、规范流程、打组合拳三个方面,向教研员和数学教师提出本次比赛评议分析及循证改进的建议。一要标准先行,教研员要从比赛目标、比赛意义、比赛特色及比赛安排进行详细的标准解读,帮助老师们充分了解此次大赛的具体安排,明确比赛目标及任务。二要规范流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之前,可以先解读方案。通过充分跟孩子的沟通,让孩子在应用中发现数学之美,从而在作品中将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体现出来。三要打组合拳,鼓励得到奖的学生进一步将作品背后的数学思维凝炼出来,从制作前的研究到制作过程中的思考,再到实践运用的反馈,训练学生的长链思维,从就事论事转变为就事论理。
王梅梅主任从数学角度出发,认为这次的比赛突出了三个体现:本次活动一是突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关键能力和高阶思维的培养,体现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培养;二是体现灵活与开放,非常注重真实情境展现;三是体现课程思政理念。如《现代结构艺术三剑客》作品,体现文化自信、时代特色与科技感。
专家评议
活动最后,工会主席赵杰志最后用“感谢”“成功”“期望”三个关键词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 感谢。
感谢中等职业学校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兼职教研员与骨干教师为本次活动付出的努力,感谢职教研修室三位教研员精心的设计与组织,感谢专家的热情参与和专业评审。成功。本次活动组织有序,作品丰富,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有效推动了海淀中职数学教研的建设。如果用显性和隐性来做总结,显性成功在于呈现了高水平具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精致作品,隐性成功在于促进了数学教研积极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数学学习之美,让老师体会到在情境中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期望。期待本次活动成为一个开始,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在丰富深刻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区域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教研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大家通力配合,共同打造特有的海淀中职品牌,持续发挥专业属性和专业价值。
赵杰志主席发言
文:洪婕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