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关于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精神,促进海淀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有序推进,在前期通识类培训活动基础上,2023年5月17日,“2022-2023学年海淀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建系列论坛之特色课程群建设分类工作坊(一)”顺利召开。本次活动主题是“聚焦特色课程群建设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由海淀区教委基础教育二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联合主办,拟以“一体化培养类”“国际化教育”为创建途径的23所普通高中的50余位主管课程副校长与主任参与本次论坛。
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唐建东科长、解淑娟副科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林秀艳副校长出席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胡定荣教授、中国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杨清副研究员参会指导。会议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领导致辞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对参会干部教师表示欢迎。她强调,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学校整体育人方式的改革,涉及学校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具体来说,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回归原点:进一步理解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理解到认同、到内化、再到行动,明确“为什么做”“往哪做”,才能知道“如何做”。抓住重点:特色发展创建任务以特色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为重点,以充分支撑学校创建目标的实现。找准突破点:深入思考、系统规划特色发展创建工作的过程中,找准突破点,以点带面,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做出亮点:着力建好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特色课程群,尤其关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及校本课程的因材施教,从“校本课程”走向“本校课程”,做出特色发展亮点,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林秀艳副校长致辞
专题报告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柯珊老师以《多样化特色发展背景下特色课程群的建设规范与路径》为题作报告。柯老师结合两类创建途径的政策要求及两类学校发展基础,首先从概念界定、基本分类、认定指标三方面明确了特色课程群的建设规范,接着从基本路径与专项路径两个维度,分析了不同创建途径下特色课程群的建设路径,为学校特色课程群建设提供策略与工具。
柯珊老师作专题报告
案例分享
海淀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各学校梳理已有基础、优化顶层设计、细化创建任务,尤其是在特色课程群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成果。
育英学校朱锋主任以《一体化培养类高中特色课程群建设初探》为题作分享。他表示,学校基于整体课程体系,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构建一体化培养特色课程群,提炼出纵向与横向一体化建设课程群的一般流程与典型案例。通过变革组织结构、常态化校本教研与各类专项培训,保障特色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
朱锋主任作分享
五十七中邹玉环主任以《基于科技特色的一体化课程群建设》为题作分享。她系统介绍了学校基于科技特色,开展单学科课程群及跨学科课程群的初高中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随后,邹主任从课程群实施、评价跟进、资源建设、师资保障等多维度介绍了学校促进特色课程群实施落地的有效措施。
邹玉环主任作分享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蒲佳音副校长以《坚守“中国心”底色 打造“国际化”特色-国际化教育特色课程群建设》为题作分享。蒲校长聚焦“一条主线、五大特色”,分享了学校特色课程群的持续优化迭代以及各课程群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以落实国家政策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线的特色发展方向与思路。
蒲佳音副校长作分享
工作坊研讨
工作坊研讨环节,李俊鹏主任首先引导各组通过“破冰活动”,激发活力、凝聚小组力量。随后,结合专题报告与案例分享的核心内容,李主任带领各组聚焦研讨任务,展开深入讨论,并形成研讨成果交流分享。
工作坊研讨
在展示分享中,老师们结合具体特色课程群,从突出优势、主要问题以及优化建议等方面进行介绍。同时,特别强调,要明确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背景下特色课程群的建设规范,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对标准入条件及认定标准,找准问题及不足,做好一体化培养及国际化教育特色创建的顶层设计及具体计划,深入开展特色课程群的实践探索,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工作坊展示分享
专家点评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胡定荣教授、中国教科院杨清副研究员作点评指导。专家对活动中分享交流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及指导,充分肯定了海淀区基于创建途径开展特色课程群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
杨清老师认为,本次工作坊活动为各位参会教师带来了多层次、反思型、动态化的学习体验,大家在学习、讨论、反思的过程中,结合各校实际,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要建特色课程群”“如何建设特色课程群”。同时,杨老师针对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及优化提出具体意见。
选择:基于创建途径、育人目标、已有资源、建设基础等,聚焦优势,选准突破点,优先建好1-2个特色课程群,提炼经验,辐射带动整体课程的发展。关联:明确特色课程群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关联,理清各特色课程群之间的关联,加强特色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关联,搭建好课程群立体化结构。充实:在建立特色课程群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梳理各门课程,充实特色课程群内容,整合迭代已有课程,开发补充精品课程。实效:加强特色课程群实施,关注多样化实施方式,关注实施的实践性,提炼有效实施策略;加强特色课程群评价,开展基于评价的建构、实施及反思。保障:在学校组织结构给予保障的基础上,加强师资保障,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对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及实施能力。
杨清老师点评
胡定荣老师谈到,海淀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有良好的建设基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区域层面有系统的深入思考及科学的顶层设计;第二,以本次特色课程群建设分类工作坊为例,区域层面有基于实际、服务学校、操作性强的推动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有序有效开展,胡老师提出具体意见。
明确本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目标定位:在深入理解国家政策、全面把握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好价值判断与选择,找准发展点。
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着力点: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创建路径与政策工具,立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做好师资、资源保障,充分整合育人体系各要素,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着力建设特色课程群,实现课程育人。
明确特色发展背景下课程建设路径:统筹好校内外课程资源,发展好干部教师课程领导力,研制好学校课程规划,建立好学校课程规划、学期课程纲要、单元教学设计以及课时教学计划之间的内在关联,设计好指向学生发展、基于证据的评价。
胡定荣老师点评
领导总结讲话
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唐建东科长作总结讲话,对干部教师热情、认真地参与本次活动表示感谢,对两位专家长期指导海淀区学校发展表示感谢。唐科长指出,2020年,海淀区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区域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在整体育人成效、学校课程方案研制、选课走班有序推进等多个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唐科长谈到,通过本次工作坊活动,区校同频共振,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意识,聚焦发展问题,探索发展路径,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迈出坚实一步。为促进特色发展有序推进,唐科长提出明确意见。
进一步明确学校育人目标与特色发展定位,围绕育人目标的达成,做好学校特色发展顶层设计,做好课程供给的“营养餐搭配”。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建好指向问题解决的特色课程群,帮助学生解决好跨学科、复杂性、研究性的真实问题,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优质实施国家课程,是实现特色发展的先决条件,各学科要做好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课程主管干部要系统学习初高中课程方案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
唐建东科长总结讲话
本次活动是特色课程群建设分类工作坊系列活动之一,是在前期通识类培训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核心创建任务,推动特色发展深入开展的一次创新性探索。特色课程群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建的核心与重点,是当前普通高中学校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标志着学校课程建设进入到了“深水区”。下次工作坊活动,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将继续在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的指导下,与选择其他各类创建途径的学校,共商共研共建,持续探索,有序推进特色发展,进一步推动学校课程的优化迭代。
活动现场
文:课程指导中心
图:孙菲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