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名师大讲堂”(第十期)活动在海淀进校南楼0408教室顺利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余胜泉教授为全区4000余名骨干教师带来“e-Learning新解:教学模式创新路径”的精彩讲座。
本次活动由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海淀进校师训部、教师发展中心的全体教师,以及50余名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现场参与活动。
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主持活动
余胜泉教授作讲座
讲座中,余胜泉教授阐释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e-Learning ”正从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化学习”向更具创新性的“嵌入式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方式转变,并进一步分析了新一代学习的教育环境特征,指出了智慧教育变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余教授围绕“媒体”“认知工具”“信息生态”三个理论视角,提出了“知识传递”“认知建构”“分布式情境认知”等技术革新教学的三种范式,并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分别对三种范式进行了案例式解读。
余胜泉教授表示,中小学教育要积极回应智能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导向,采用“情境化认知的e-Learning范式”,将智能技术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环境之中,从而扩展学生泛在学习空间,促进教师深度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创新与智能技术的最优化整合。
活动现场
讲座最后,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对整场活动进行了总结回顾,她表示,海淀区作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单位,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余教授的讲座对于进一步提升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等必将带来重要的促进作用。
研修感言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刘铭:余教授的讲座不仅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观点,而且还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手段,为我们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抽象知识直观化和思维可视化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海淀进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张乃新:随着教育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技术与教学深层次的融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根本目标的应有之义。作为教师,应该处理好技术和教育融合的关系,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探索技术融合的实践路径,将技术无缝衔接地融合在学习任务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吴建军:余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感受到,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置于更大的物理和社会情境之中,让学生看到更大的课堂,让教育充满乐趣,让学习成为生活。
背景
“名师大讲堂”是海淀进校师训部面向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特别设立的高端研修活动,属于骨干教师公共课程。该活动从2022年5月开始到现在已成功举办十期。每月都会邀请一位人文社科、科学技术、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全国知名学者,面向区域内外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高端学术讲座,旨在通过专家的思想引领,为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文:李海刚
图:徐磊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