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初专委”)、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局主办,KY.COM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承办的初专委“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5站)”活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成功举行。 会议以“学校文化视域下的课程育人体系建构”为主题,包括三个单元的内容:领导致辞、讲话,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5站)——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和“面向未来·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5)。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同行通过单位集体组织和个人自主参会的方式齐聚云端,共计近4万人线上线下参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杨建刚主持上午的会议。
杨建刚副局长主持
第一单元 领导致辞、讲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副师长,阿拉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哈力木拉提·马木提在会议上致辞。
哈力木拉提·马木提副师长致辞
哈力木拉提·马木提副师长首先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专家、校长们表示热烈欢迎。
第一师阿拉尔市是一座具有优良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底蕴的军垦新城,是南疆兵团综合实力最强、人口体量最大、基础条件最好的师市。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系统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希望师市教育系统以创立南疆教育中心为第一要务,以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在借鉴先进教育经验中不断寻求突破,全面开启新时代师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会长卢建新在会议上致辞。
卢建新院长致辞
卢建新院长首先对与会领导和教育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祝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是在奋力推进新时代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展示第一师阿拉尔市初中教育实践与成果,努力搭建高水平展示交流平台的学术盛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南疆兵团基础教育影响深远。希望兵团初中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持续用力,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方面持续用力,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持续用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初专委理事长、KY.COM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在会议上讲话。
罗滨理事长讲话
罗滨理事长代表初专委对与会领导和教育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初专委在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持续而深入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展示和推广初中教育成果,累计350多万人线上线下参会,引领示范全国初中学校发展。其中,“初中教育校园行”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功能定位创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创新、交流模式创新。
今天走进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基地校,借助海淀进校教研平台的专业引领,组建了校级教研联盟,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深度理解,努力实现优秀成果的本土转化。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学校和老师们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各地教研部门主动作为,发挥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作用,更需要有探索精神的校长和老师主动作为,探索新课程落细落实的初中学校行动方案。
“初中教育校园行”将持续走进全国各地更多的初中学校,走进课堂。未来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每一次活动带动一所学校、激活一个地区,让初中教育焕发生机活力。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在会议上讲话。
赵应生副秘书长讲话
赵应生副秘书长代表中国教育学会祝贺本次活动顺利举办。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背景下,此次初中教育校园行活动紧紧围绕“学校文化视域下的课程育人体系建构”主题,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必将对深化初中课程改革、提升初中育人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教育学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帮助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新课程标准,改进教学,为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落地、引导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做出应有贡献。
初专委在罗滨理事长的带领下,聚焦新时代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研讨育人方式变革和育人能力提升的方法路径,展示和推广初中教育优秀办学成果和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开创性地举办了“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系列活动,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初中学校的发展面貌和办学特色,在服务教师、服务校长、服务学校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期待第一师阿拉尔市初中学校的精彩展示,以及线上参会的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校长、老师们的积极研讨。希望初专委继续凝聚专家力量,更好地发挥学术和实践引领作用。中国教育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初专委的各项工作,为推进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单元 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5站)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
初专委“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5站走进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会上首先播放了该校的办学特色视频。
学校经验介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王燕以“凝聚和合之力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为题,分享学校的育人理念、办学特色。
王燕校长做经验分享
学校建于1959年,是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老兵和第一代兵团军垦人在塔里木河开荒屯田时所建立,以“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和,以“合”将中华民族精神与兵团发展时代要求聚合,确立“和合文化”育人理念。
一、梳理文化基因,强化内涵传承:1.重构“和合文化”系统,凝炼先进办学理念;2.恪守“和合文化”初心,提升管理新理念;3.着力“和合文化”实施,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二、“和合文化”引领,“和合课程”育人:1.“和合”育人入心,课程激发生命活力;2.立足课堂增效,“问学”合作共进;3.数字化平台精准发力,助力教学提质。
三、提升教师素养,“和合”教研续航:点、线、面三级校本教研联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
四、营造育和环境,“合力”教育衔接:全面构建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好家委会枢纽作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党总支书记甘玲慧以“‘和合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为题,从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管理与保障、取得的成效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实施策略。
甘玲慧书记做经验分享
学校基于“和而不同 合力共育”的课程理念,旨在培养守正创新、健体尚美的“和合”好少年。“和合课程”体系包括:以育德、劳动教育为主线的“和敬”课程群,以育智为主线的“和习”课程群,以育体、育美为主线的“和礼”课程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浑然一体,满足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语文教师张爱霞以“基于‘和合课程’下的‘问学课堂’建设”为题,介绍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特色经验。
张爱霞老师做经验分享
“问学课堂”基于大单元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境中生疑,因疑而问,由问激学。“问学课堂”实施包括:基于知识结构化的教材解读;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规划;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学”教学设计;“问学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喻文化”。
专家点评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研究员结合学校的展示做点评指导。
张铁道研究员做点评指导
对学校的3个印象:1.站位高。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有关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新要求。2.成效实。学校在“和合”文化引领下开展创新探索,取得扎实的工作成效。3.双引擎驱动。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信息化教学作为新时期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对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研究并借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文化、教研制度,以及教研员、教师研修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深入理解和落实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于学校的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项目组负责人、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方华对学校展示做点评指导。
方华主任做点评指导
九团中学的展示从文化、课程、课堂三个维度,从校长、教师、学生三个主体,整体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育人体系、组织体系、支持体系。学校文化立足于国家、民族、地域的历史,文化铸魂,课程育人。通过“和合”课程落实“五育”并举,通过“问学课堂”让课程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际行为。学校以文化树教师之魂,以优质课程立教师之能,以有效课堂树教师之根,以全面育人筑教师之功,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双向多主体、动态良性的教育生态。
第三单元 “面向未来·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5)
校长论坛聚焦“提升课程育人能力 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局副处级督学杨志敏主持。
杨志敏督学主持
主旨报告
KY.COM副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副秘书长林秀艳做题为“赋能 浸润 内化: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的三重路径”的主旨报告。
林秀艳副校长做主旨报告
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的三重路径:
一、区域研训创新的赋能 以教师学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区域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整体提升。1.“教研理念转型”是前提,通过理念引领赋能;2.“教研机构转型”是支撑,通过组织建设赋能;3.“教研内容转型”是核心,通过研修课程赋能;4.“教研机制转型”是保障,通过实践研究赋能。
二、学校课程文化的浸润:1.基于实践引领力明晰学校育人哲学;2.基于行动共同体建构学校课程体系;3.基于课程转化能力完善课程实施与评价。
三、教师个体实践反思的内化:1.整合:课程视域下重构学习内容;2.契合:活动视域下设计教学实施;3.融合:资源视域下开展学习评价。
校长论坛
在课程建设中提升课程育人能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一中学负责人薛群分享了学校通过“养责”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育人能力的路径与策略。
薛群校长做主题发言
1.构建“养责”课程,完善学校新时代育人路径:构建以“责行、责智、责美”三大课程群为主的“养责教育”课程体系。2.实施“养责”课程,创新“长链条”新时代育人策略:(1)顶层设计,让“有责”全过程覆盖;(2)正向引导,自主管理培养责任感;(3)开发建设红色研学课程。3.立德强责,课程育人师生共成长:(1)综合评价培育有责师生; (2)分层培养成就教师匠心; (3)建设成果提升学校品质。
在教与学变革中 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杨华分享了学校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有效策略。
杨华校长做主题发言
1.学理论构筑精神高地,提升新时代育人理念:创设以“智文化”为核心的全素养校本课程,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素养文化活动。2.引项目推动教改实践,增强新时代育人能力:(1)引进优秀成果推广项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2)强化学习方式变革,建立教学新秩序;(3)优化作业设计,统筹作业管理;(4)丰富课外供给,提供优质课后服务。3.用督导优化评价机制,提升新时代育人动力。
校本教研赋能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六团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朱冰分享了学校通过校本教研赋能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的经验和成效。
朱冰校长做主题发言
学校以“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为课程改革的抓手,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线上优质课例资源开展研修,结合教学实践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通过组建研修“成长共同体”、开展教师研修“5+M+N”课程及主题培训、抓实集体备课、优化作业设计、榜样示范引领等形成校本教研合力。通过以“微团队”攻坚“微项目”、聚焦“一课三磨”、构建“育”课程体系,带动集团校教学改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1+3+N”德育课程 培养时代新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五团中学书记司景梅分享了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施策略。
司景梅书记做主题发言
学校通过梳理德育工作的现实问题,明确定位与思路,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突出“兵团特色”和“苹果文化”,打造“1+3+N”课程育人新模式。“1”是以国家课程为中心,“3”是针对学生成长的三个阶段,开展“N”项校本课程。抓住五条主线: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第二中学副校长刘汉舟分享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方法路径。
刘汉舟副校长做主题发言
1.问题导向,同步同力突破共育难题:聚焦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形成“学校赋能家长,引领家长支持学校,社区支援家校”的三位一体教育共同体和教育互动圈。2.民主协商,同心同德确定共育主题: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宗旨,针对各年级的实际问题与家长协商拟定家校共育研修主题。3.任务驱动,同向同行助力生命拔节:通过赋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互鉴、举办“假日学校”和大型活动,传播科学育人理念,拓宽家校共育新格局。
从学科活动到课程育人的学校行动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书记、校长,初专委理事邵世开分享了学校从学科活动到课程育人的理念和行动。
邵世开校长做主题发言
1.构建国家文本课程到学校实施课程的脚手架:建设“1234”课程结构体系,即:围绕一个育人目标——“三有”“三会”;形成两种课程形态——分科课程和跨学科综合课程;落实三类课程方式——课时课程、校园活动和专题教育;构建四大学习领域——品德与公民、文化与认知、健康与审美、创新与实践。2.创新从文本课程到教师理解课程的校本研修:(1)研究课程标准,编制课程学习纲要;(2)组建课程开发组,编制校本教学实施指南;(3)开展选课教学实践。3.提高从实施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效率:改变教学设计逻辑,彰显课程育人的学习者中心,搭建技术支架。
专家点评
初专委副理事长、苏州第十中学校校长周颖对校长论坛做点评指导。
周颖副理事长做点评指导
六位校长所分享的各自学校课程育人的优秀教育实践,从课程育人的四个要素加以分析,体现出:1.课程理念。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育人总目标,二是学校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精神。2.课程建构。注重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整合性、独特性。3.课程实施。一是多时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二是多主体,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三是“五育”并举、“五育”融合。4.课程评价。一是简单易操作;二是持续性;三是指向师生发展。
如何建成一个高质量的初中学校?1.搭好学校建设的大框架;2.关注指向学生的课堂;3.建设好课程育人的脚手架。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主任,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初专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海燕对校长论坛做点评指导。
王海燕研究员做点评指导
六位校长分享的突出特点:一中:课程有根,课程有人。十二团中学: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提升有高度、有机制保障。 六团中学:校本教研有着力点,团队教研,形成合力。五团中学:德育课程有切入点、有突破点、有层次。九团二中:家校协同育人有重点、有行动。上海市杨浦区教院附中:有整体系统研究,有理论支撑和相应实践。
对于课程育人赋能学校发展的建议:1.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认真研读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3.下功夫研究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4.回归课堂,回归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本次会议对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精神,总结学校课程育人体系建构的方法和路径,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初专委将继续走进更多学校,为全国各地初中学校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携手更多的校长、老师,彼此赋能、协同发展,为初中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张晓、常琨、张春林、柯棋、单雯娟
图:单志江、崔士杰、陈灿霞
编辑:夏玲玉